从自营转向聚合 美团打车变形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在美团的逻辑里,打车服务可以与美团旗下的到店、酒旅等业务结合并互相转化,从而完善美团的一站式服务。
2017年2月,美团App在南京悄然上线打车入口,拉开了美团与滴滴网约车大战的序幕。南京试水一年后,美团打车于2018年3月正式登陆上海。
对比美团打车在南京对司机8%的抽成,上海地区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用户方面,美团打车也给予优惠券等补贴。
美团打车上海上线不久,王兴就公开宣称,美团打车业务已在所进入的城市拿到1/3的市场份额。而在所有已完成订单中,40%与吃喝玩乐等休闲娱乐场景相关,打车与餐饮、到店综合及酒旅等美团业务形成协同的预期也得以证实。
如果说此前滴滴对美团入局打车的判断是“试水”,上海开城则让滴滴终于正视了美团打车的野心,随后,滴滴也开始大规模在上海对用户进行优惠券等形式的补贴。
当然,在与滴滴的正面对决中,美团拿下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蓝鲸TMT报道,一位接近美团的投资人表示:“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留存率、转化率不高、难以持续增长,让美团打车深陷泥潭,美团不得不每月亏损5000万美金,才能勉强维持南京、上海的市场份额,无暇顾及其他。”美团官方当时虽然回应称这一数据不属实,但并未提供准确数字。
美团招股书显示,其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59亿元、53.5亿元及28.5亿元,网约车在内的新业务是亏损的重要原因。即使美团拥有充裕的现金储备,一旦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关乎着投资人的信心和美团未来的股价走势。美团在更新的招股书中称,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预期不会在南京和上海之外进一步拓展网约车服务。
2018年的年报更是让外界得以一窥美团在网约车上的烧钱程度。2017年美团的网约车司机成本尚为2.9亿元,2018年则飙升至44.6亿元,这意味着美团2018年每月在网约车司机上的投入高达3.7亿元,已超过当时蓝鲸TMT所报道的数字,这还不包含美团打车对用户端的补贴。
而此次新推出的聚合模式,是通过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用户可在美团一键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
新浪科技在上海实地体验聚合模式后发现,美团打车在乘客端仍存在每单几元不等的补贴,但在司机端的抽成和补贴上却不像从前那样不计成本。一个例子是,一位美团司机向新浪科技表示,去年有大量补贴期间,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现在一天干12小时,能赚5000块就烧高香了。”
聚合模式使得美团不必在司机端投入巨额补贴,而是通过引入合作伙伴的车辆和司机来为美团打车用户提供服务,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美团方面也称,继南京和上海之后,未来美团打车在其他城市都将与取得合规资质的出行服务商合作,只以“聚合模式”开展试点。而新模式侧重在用技术投入推动用户体验,不会涉及大额补贴。
另外一家同样采用聚合模式的出行平台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聚合平台上出行服务商的优惠活动也是服务商自己补贴来做,而不是聚合平台花钱。以美团打车聚合模式来看,美团打车的乘客补贴也只针对自己的车辆。这既让美团省去了补贴成本,又让合作的出行服务商通过美团平台获得了客流和单量,可谓双赢。
至于美团是否会对出行服务商的订单进行抽成,美团官方并未向新浪科技有较为明确的回复。
美团打车的敌人:由滴滴变成高德?
毫无疑问,在美团打车业务诞生之日起,滴滴一直是其对标的敌人。
不过此次美团打车转变业务模式后,暂时不再在南京和上海之外的城市涉足自营,与滴滴的直接竞争进一步弱化。同时,美团打车采用的聚合模式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7年7月,高德地图就上线了易行平台,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接入该平台。2018年,高德进一步丰富了出行服务商的数量,并单独列出了“叫车”频道。
滴滴官方目前并未对美团打车推出聚合模式做出官方回应。有接近的滴滴人士评论称,“这个市场不会很大,整体市场也会只有网约车百分之十几的份额,并不会对滴滴造成较大的威胁。”他同时还认为,美团打车的直接对手也会从滴滴变更为高德打车。
实际上,除了高德打车之外,阿里系的另一家出行平台哈啰出行在打车业务上也采用了聚合模式,与嘀嗒出行和首汽约车合作,涉及出租车和专车业务。这让美团打车的这场模式之变更增添了与阿里出行业务对决的味道。
不过滴滴并不能完全掉以轻心,在各自为战并未对滴滴构成直接威胁后,擅长出租车和顺风车的嘀嗒,擅长专车的首汽、神州、曹操,甚至单车起家的哈啰都做起了打车和顺风车。且各家之间加强了合纵连横,进一步扩大实力。
这些反滴滴联盟虽然并未能在单个业务上挑战滴滴,却以互相结盟的方式从声势和跨业务上整体对滴滴的各项业务进行蚕食。
同时,美团打车也通过此次推出的聚合模式,联合出行服务商构建了一个覆盖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等不同层级的服务体系,通过轻资产模式迅速构建起了对标滴滴的出行业务体系。
实际上,美团打车此前遇到的阻碍除了亏损外,安全与合规也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当时滴滴顺风车接连被曝出安全问题,交通部加大了对网约车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要求严格执行网约车新规对司机和车辆的要求。而接入的出行服务商在牌照和资质上让美团省去了很多麻烦。目前美团也只是在南京、上海、成都、杭州和北京等几个城市获得了网约车牌照,而接入有资质的服务商后,则有利于美团将打车业务进一步覆盖到更多城市。
有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分析称,美团此举有点以退为进的意味,先通过聚合模式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拓展到更多城市。待时机成熟,牌照和资质问题解决,再次尝试自营模式也是水到渠成。
聚合模式隐忧:责任归属难界定
滴滴顺风车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网约车安全的担忧,聚合打车模式为乘客带来了便捷,却也使得责任的归属变得难以界定。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