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火箭入轨屡败屡战背后:航天试验程序绕不过 不会成为暴利行业
2019-03-29 15:26:02来源:鹿财经综合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民企火箭入轨屡败屡战背后:航天试验程序绕不过 不会成为暴利行业
半年之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两次火箭入轨发射都未成功。
3月27日17时39分左右,零壹空间运营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而在此前的2018年10月27日,由蓝箭航天发射的第一枚民营入轨火箭朱雀一号也未发射成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从另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星际荣耀方面获悉,其在今年4月左右也将发射入轨火箭。
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从抢发探空火箭,到入轨火箭屡败屡战,民营火箭企业都在“争第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王兆魁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航天飞行试验的有些程序是绕不过去的,这个行业的发展没有捷径,也不会成为暴利行业。
从眼下资本的角度看,一位长期研究航天领域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否则很难抵御高成本的试验失败,不利于行业长期和持续地发展。
即将迎来第三次发射尝试
这次发射失利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宣告失败。这次发射是我国民营公司研制的火箭在多次亚轨道发射后,第二次尝试将卫星发射入轨。
对于此次发射失败,零壹空间方面表示,关于本次发射失利的消息暂不通过官方对外公开,零壹会重新归零,砥砺前行。目前,发射失利的具体原因尚未进一步公布。
这并不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在入轨火箭方面的首次尝试,2018年10月27日,中国迎来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升空,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发射。
不过,遗憾的是,这枚颇受关注的火箭在发射过程中遭遇挫折——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但三级出现异常,所搭载卫星未能入轨。
“我们对民营火箭企业要以平常心对待,让他们正常地发展,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要计较一时的成败。”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对于两次失利则显得颇为乐观,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这两次发射失败估计不会对我国的民营航天事业造成打击,因为这是又一次尝试。发射虽然失败但锻炼了技术队伍,找到了问题为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关于首枚入轨火箭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续,今年4月,星际荣耀也将发射入轨火箭。
“航天飞行试验的有些程序是绕不过去的。”王兆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眼下,不论是军工集团,还是民营企业的科研从业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随着民营商业航天的崛起,也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但商业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行业,也不会成为暴利行业。
抵御失败风险融资还需加码
从全球市场趋势来看,商业航天领域在融资和成本方面也备受考验。放眼国际市场,即便是备受关注的Space X公司的猎鹰1号也曾经历3次失败,直到第四次才迎来成功,并在此后发射猎鹰9号。
持续的试验背后是资本的助力,以Space X公司为例,其2018年完成了21次火箭发射,同时完成了5亿美元的I轮融资,最新估值达300亿美元。此外,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曾提到,每年为蓝色起源投资的金额都为10亿美元。
纵观国内市场,目前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融资基本处于C轮之前,星际荣耀称目前已经累计获得各类投资逾7亿元,最后公布的一轮融资为A+轮。蓝箭航天和零壹空间均处于B轮融资。截至目前,这两家公司公布的融资总额都在8亿元左右。
相比之下,发射失利的成本也比较高昂。据燃财经报道,有投资人估计,本次发射失利,不算前期研发成本,箭体本身+发射服务造成的直接损失大概在6000万元左右。好在,经济方面的损失有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业界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担忧,一位长期研究航天领域的从业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记者表示,从资本的角度看,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融资规模也需要持续加大,否则很难抵御高成本的试验失败,不利于行业长期和持续地发展。
对于这一点,哈工创投总裁都丹也曾表现出相似的态度,他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重资产、硬投入、资本接力长跑”是推动商业航天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下,国内商业航天的产业链条亟待完善,众多资本向商业航天抛出橄榄枝,是商业航天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
一位航天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都想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入轨发射的第一,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但这个过程中需要谨记不能忙中出错,商业航天是一个不能心浮气躁的行业,希望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逐步成熟。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