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到底怎么看区块链? 区块链相对于互联网发展到了哪一年?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你们期待我来踢馆,但是我没有。”
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币圈神童”孙宇晨成为本周最佳男主角。
第一集:千万午餐
孙宇晨在周二宣布,以456.7888万美元拍下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餐,慈祥老人甘当绿叶,孙宇晨霸榜一天,并製造了该剧最大悬念:每季度都diss比特币的巴菲特到底会如何“被忽悠”?
第二集:小川往事
不久后,孙宇晨的一条陈年朋友圈被翻出,讲述了2014年与王小川录节目时遭遇的质疑和打量。
王小川随后发了条微博,疑似回应此事:甚么叫成功?甚么叫骗子?每个人有自己的定义。
第三集:“王之凝视”
记录了当年王小川与孙宇晨对话的《中国企业家》,从硬盘里翻出了当年未播出的节目,人们得以一睹那个让孙宇晨印象深刻的“眼神”。
“王之凝视”现已加入豪华表情包大餐。
2014年《中国企业家》对话节目未播出片段
所以,这里面要理清楚大家对它感兴趣的点在哪?我看到大家谈起ICO时,更感兴趣的不是共识机制,而是巨大的激励。这种激励是像股权一样,给公司、参与人一个虚拟泡沫般的、代表未来价值的东西。
这里面,如果无法形成共识,我认为是站在沙滩上的。当我们谈区块链时,我们先要谈激励之外的东西,先要谈跟传统中心化到底有甚么区别?
因为中心化有不足的地方,我们才能谈后面的新体系。否则中心化一样可以解决激励问题,只是大家信任度不够。所以我们要看区块链是否使信任度明显高于中心化。
中心化有甚么问题呢?
在底层技术层面,中心化问题不是很大。
我研究生时,在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当初就提到一个词叫去中心化,认为有中心节点会使计算效率很低。当时我也对此很质疑,后来发现中心化的技术问题并不大。
在商业应用层面,对中心化治理更多是一种担忧。
我们谈理念,可以想得很远,但我们做产品时,却需要知道实际有甚么问题,新的东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中心化在商业上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交易成本,如果有第三方收你很多钱怎么办?一是数据泄露;最后是数据篡改。
对我而言,这样的问题更多是我们的担忧,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你面对的中心是腾讯,是主权国家,这个问题就会被化解很多。
当我们谈区块链时,是否能够更正这个问题,以及这中间(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是否有10倍、100倍的意义?需要考虑。
在社会治理、规则治理层面,需要思考。
中心化后,我们会成为中心节点的控制里的规则,这是我们特别容易反对的一件事,尤其是强调自由的西方思想容易反对的事。一旦有第三方参与,天生就产生一种情绪对抗。
但从国家组建、社会组建的角度而言,把自己一部分权利交出,让一个力量、组织、政府来代表行使权利,这从大逻辑上是无法绕过去的。
在这里,我们要思考,现有的问题,能否被区块链解决。当我们去中心化后,即我们现在谈到的区块链1.0、2.0有甚么问题。
2. 三问区块链:成本、共识和数据流通
今天上午谈到区块链3.0时,很有意思。我们想做3.0,却没有讲清楚1.0,2.0。
3.0现在的问题,只要是在去中心化的体系里,都可能存在。我们能否解决以及怎么解决?
在此,我提三个问题。
第一是账本维护的成本。
当我们去中心化以后,以今天的技术需要维护很多帐本。每一个帐本的维护又有成本。交给第三方有成本,自己维护也有成本。特别是在大众都要变成帐本维护人之一时。
我最早干过一件很傻的事,在电脑上装了一个比特币钱包,把整个账本都下载下来了。过了一个星期之后,电脑硬盘就不够了,下载了大概有八九十个G的东西,这是一个成本问题。
我觉得让分佈式帐本跑起来的提法很好,但中间涉及的数据量过大的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对企业来说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现了两个分叉,一是交给第三方维护。
今天比特币也是,我相信大多数比特币玩家不会装一个链条在手上,最多也是跟自己相关的币,而非全链条,这种情况下,安全性是有局限的。
交给第三方托管的方案,没有实现去中心化带来的收益,因为还是被“中心化”。所以问题没有被解决。
另一个方案是在特定应用里有效。
这个对企业、专业用户是有帮助的。这里我们要思考,是否能保证大众使用时,信息是真实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升级共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这看上去不错,但共识达成之后出现的问题是,当我们需要升级时,怎么升级这个共识?
尤其是当我们给用户提供某种激励后,一旦共识形成了,到底该不该改?这时面对行业的变化,或当你需要调整时,升级就成为一个问题。
以比特币为例,因为技术原因,大家想去升级比特币的协议,升级共识。它的社区也好、矿厂也好,最终拥有者也好,最后很难形成共识。
所以这个共识或者规则怎么升级?即改变规则的规则,改变机制的机制,改变共识的共识怎么落地?
从数据完备来讲总会有一个限制,就好像公司有章程,那下面我章程怎么修改?你要从一个更高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修改的章程是甚么?这件事的复杂性会提高,使得初步达成共识的难度增加。
这是共识机制里面带来的问题,如果你很快达成共识,共识很难改变;如果共识能够升级,那初始共识就很难达成。这是一个原始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办,就是线下协商,不要把它写在链上,投票甚么在线下做。但线下又没法铺开到很多人,而道理上讲,每一个有帐本的人都应该参与到共识升级。
第三个问题是,区块链的线上数据如何下链?
我们在看区块链时,很多文章讲得很好——数字资产在价值网络里能够传递。但问题是,价值网络里的资产怎么跟链下的资产形成一个对应关係?线上数据怎么下线?
今天看到的成功案例里,资产都是虚拟的,都是自己在线上闭环里跑,跟真实世界没有对应。
我们看到,有文章讲房产交易怎么用区块链解决,我觉得应该把视野从局部的图,像用区块链记账,拉到更远的地方。
线下旧世界里的资产跟区块链是不兼容的。
3. 激励反被激励误
我们传统分类,把区块链分成私有链、公有链、联盟链。
私有链在企业内部,企业靠自己背书,以我为尊,不能篡改数据。我认为私有链有企业信用背书,不如做中心化的事情。
公有链的话维护难度高,共识达成难,共识升级也很难。
所以今天我们实际上做的东西,除了比特币,更多是一种弱中心、强激励的做法。ICO是不得了的事,但它跟我讲的真正的公有链有区别。
还有联盟链,这个我不反对。比如说医疗数据,几个医院把数据打通,做到不可篡改,这是to B的事,用户不需维护账本,由联盟维护。我认为联盟链是跟旧世界最兼容的事情,前面的事情跟旧世界产生的分歧会很大。
我脑海中有个基本模型,左边是中心化,右边是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你信任公司,信任企业;去中心化是对公司不信任,信任技术,信任技术后面带来的规则。即在区块链或者说共识机制背后,关键是,你的信用点到底在哪?
相对而言,大公司对区块链兴趣较小,他们自己就代表了信任关係;越是从零开始的小公司,越想通过网络能力建立信任规则,获得用户和客户的信任。
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愿意参与还有另一个原因,激励。
除了建立新的规则以外,大家会竭尽所能,想办法使参与的人,不仅做交易,而是把它变成巨大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小心,今天的一个项目,它最后建立的生态或业务,究竟是用户认可你、信任你的技术规则,还是说被蒙蔽了眼睛,只是信任你的价值,信任你的激励?
激励是空的,里面有巨大的风险,ICO把它推到一个极致。我会去分析一个项目的价值究竟是在左边这侧(中心化),还是在右边这一侧(去中心化)。
4. 区块链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在想一个事,在我的模型里,区块链本质上打破了公司关係,就像共产主义是没有国家概念的;区块链走到最后,也不会有公司的概念存在。
今天,我们是退化的共识机制,大体上是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放大用户对自己的信任,包括对你的价值的认可。但一旦你这样放大到跟国家抵触,国家觉得我的信用背书受到挑战,公司就会受到打压。
我认为区块链的应用,更多应该放大到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