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爆发后的下一站 传统银行的融入是否能成为其走向主流大众的燃点?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从概念兴起到高歌猛进,DeFi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成为加密圈 吸引力的叙事。COMP、YFI、YAM、CRV等动辄百倍、千倍的收益,让DeFi成为当下加密市场名副其实的“扛把子”。就连在市场和技术双双沉寂的公链,也一沾上DeFi概念就被一顿爆炒。
然而,对于秉持着创新理念,怀揣着远大愿景的DeFi而言,仅活跃在数字资产赛道中生根发芽,终究会使其发展后劲不足。近日,IBM金融服务和数字资产主管Nitin Gaur透露,IBM正计划帮助金融机构探索DeFi领域。银行理解和接受DeFi领域至关重要,否则他们的整个商业模式最终可能会被打乱。
传统金融世界里的原生玩家们快马加鞭的赶来,将在某种程度上为DeFi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对于DeFi而言,该如何跳出当前被禁锢的小圈子?传统银行的融入是否能成为其走向主流大众的燃点?
尚处早期的DeFi,传统热钱涌入障碍重重
“不要问,直接打钱。”这是DeFi玩家入场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简单粗暴方式确实让不少人 “强制”暴富。一时间,大小玩家们为抢占先机挤破头,甚至不惜将Gas值“拉满”。即便“前一秒还是财富密码,下一秒就变成纪念币”的景象不在少数,但依旧不能阻止玩家们赶场式拿起手中的“锄头”,奋力挖掘下一个财富洼地。
市场开始变得愈加疯狂。不过,各类DeFi项目的使用较为复杂、玩家的技术储备要求较高等问题却让DeFi“可望而不可及”。与此同时,DeFi也已经陷入投机怪圈,“流动性挖矿”大火背后的被清算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让其发展陷入尴尬境地。另外,披着DeFi外衣的“三无产品”更使得DeFi陷入信任泥沼,难以挣脱。
收益与风险并存之下的DeFi,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过,DeFi仍只是加密市场中的一个小众市场。“一般而言,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我们将一项新技术的发展演变分为五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灭幻灭期,稳步爬升期、生产成熟期。很明显地,目前DeFi正处于萌芽期与期望膨胀期的交界位置:2019年是DeFi元年,经过一年左右的沉淀,自2020年6月以来,DeFi的锁仓市值迅速从10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70亿美元左右,呈出爆炸式增长。这既是过去一年以来DeFi生态逐步壮大、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有‘流动性挖矿’这种类似催化剂作用的影响。”OKEx Research 首席研究员 William向PANews指出。
来源:DeFi Pulse
而美国力研咨询公司创始人谷燕西则表示,目前DeFi的应用场景只是在加密货币领域,确切来说是在以太坊上,资产总量是有限的。DeFI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
资产端不足一直都是DeFi难以回避的问题。虽然DeFi“开放金融”的本质在于人人皆可作为资产端参与市场,但从目前来看,DeFi生态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以太坊成型。
以太坊之外的资产正在被挖掘,dForce创始人杨民道告诉PANews,今年的DeFi的资产端已获得不少突破,BTC-ERC20资产已经超过30000个BTC,足足十倍增长,而且势头还会持续下去。但是,跟传统金融比起来,资产端天花板还是比较明显,因此需要更多传统资产的接入。包括dForce最近引入的去中心化的黄金代币GOLDx, 也是希望能把更多传统资产带入DeFi。未来的6-12个月,会有很多的传统资产进入。
但对于主打“开放式金融”的DeFi而言,要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吸引传统资金进入,着实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dForce创始人杨民道指出,处于早期阶段的DeFi,一方面受制于基础设施的限制,例如底层公链的性能、链上优质资产的稀缺、较高的认知和操作门槛、智能合约安全、链上交易保险等;另一方面,由于DeFi项目具备高度可兼容性、可组合性、可编程性等特点,非常便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迭代,但也容易受到组合性风险所带来的威胁,尤其是当其与原子交易和闪电贷结合时,该风险将被放大数倍。此外,行业发展还面临着合规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监管机构对于完全开放式的金融协议给欺诈性交易和洗钱行为带来的影响存有顾虑,同时也对开发者团队和他们所开发的产品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尚未有清晰的界定。这些都是传统市场热钱流入DeFi的障碍。
不过,杨民道认为DeFi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并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和潜在的利润。他向PANews解释道,DeFi项目彼此之间的高兼容性和可组合性,将极大地加速合成资产和衍生工具的创新,由于技术本身是开放的、可编程的、灵活的,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称之为“DeFi乐高”),打破地区和国界的限制,允许任何人参与,且交易完全公开、透明、链上可验证。这些都是强监管下传统金融行业无法与之媲美的地方。
从小众到大众,“扩圈战”该如何打?
总锁仓量的屡破新高、代币价格的直线狂飙、活跃地址数的成倍增长,2020年DeFi的魔幻给人一种重回2017年的兴奋感。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DeFi币种明显虚高。而DeFi项目本身在合约代码、模型机制设计上存在风险隐患,更重要的是DeFi项目尚未出圈,真正地走向金融行业,目前只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大放异彩。所以在当前的盛宴之下,未来可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挤泡沫阶段,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淘汰一批劣质项目,促进DeFi未来的健康发展。”William告诉PANews。
这种虚高从数据上可见一斑,DApp数据服务商DappRadar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以太坊DeFi生态系统最近的爆炸性增长可能被严重夸大了。以DeFi借贷平台MakerDAO 为例,该平台的总锁仓价值占整个行业的24%,但DappRadar认为,其75%的锁仓价值涨幅是由代币价格激增推动的,这意味着只有25%的增长是由于新资金进入。
另外,Encode Club创始人Damir Bandalo也于近期发推文称,他统计了前15个DeFi 协议,实际DeFi总锁仓价值或只有35亿美元。而根据 DeBank当日数据显示,DeFi总锁仓量为77.9亿美元,其中前15名的总锁仓市值约为74.6亿美元。简而言之,DeFi的实际总锁仓额仅占公开总锁仓额的46.9%。
来源:DeBank
也就是说,DeFi的发展规模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大。其实,无论DeFi,还是加密市场,“破壁扩圈”都是其当下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说,DeFi只是加密市场的小众赛道,那么加密市场则只是传统世界里中的沧海一粟。DeFi要想脱胎成为“开放式金融”,为普通人提供普惠、摩擦成本更低,且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必须打破边界。而传统资产的引入则是其“扩圈”的主要推动力量。
“DeFi是技术上的创新。现实中的资金只是通过交易用户进行交易投机的方式来进入加密数字货币,因此能够使用的资金的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从现实中的资金和资产真正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价值。”谷燕西表示。
而火币大学校长余佳宁则表示,“下一阶段,将有更多加密资产通过跨链、映射等方式加入到DeFi生态中。而更多的传统实体资产引入DeFi将通过STO、ABT等一些新方式。比如若香港正式发行交易所牌照后,STO将成为资产上链的核心通道,类似地产资产等线下资产可以和线上资产链接起来,用STO的方式完成资产数字化。一旦STO有所进展,那么将实现大量资产数字化,且可以和DeFi有着非常好的结合。”
但作为新鲜事物,普罗大众对DeFi仍是一知半解,更别提参与进来。DeFi该如何搭建与传统圈子之间的桥梁?杨民道告诉PANews,“传统资产进圈,首先要解决标准化问题。稳定币是 个进圈的资产,因为稳定币非常容易标准化。今年稳定币的铸币量超过110亿美金,这部分资产大部分通过中心化的信任发行方上链。可以预计,将来圈外的资产大部分都会通过中心化方式进来。”
同时,谷燕西补充道,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和数字资产的交易流通,是建立以上技术同现实资产连接的最好的方式。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