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瑞幸咖啡股价一落千丈 让人差点以为美股也是币圈
今天打开美股的交易软件,被一则消息和股价表现震惊了:
瑞幸股票,因自爆数据造假问题后,造成了其股票在美股市场暴跌超80%。
当我看到行情图的时候,我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我:
瑞幸是不是币圈的一个项目??不然怎么会有80%暴跌的证券市场?
当然,现实还是很快把我拉回来,正经地复盘这个涉嫌金融欺诈的案件。
瑞幸数据造假,股票暴跌超80%
北京时间4月2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的下午时间,美股当天结束后,瑞幸在美国证券会官网挂出了一份爆炸性的文件:
这是英文原文,知道部分读者不想费力读英文原稿,我也找到对应的中文翻译稿:
公告出来后,瞬间市场情绪被点燃了。
这个文件显示,瑞幸咖啡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并对过去的2019年财报进行了审计和内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刘健及几名高层,捏造并夸大了交易额。从调查的结果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涉及虚假交易的总销售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
接着公告向投资者发出声明,号召各位投资者不要再根据之前发布的2019年财务报表作为投资依据。这大概就是在号召大家赶紧抛售瑞幸股票。
果不其然,公告一经发出,投资者信心大失。纷纷寻求交易,把瑞幸咖啡股票这个烫手山芋赶紧抛出去......
美股正常交易时间是在美东的早上9点30分到下午4点。但因为公布的时间已经是正常交易时间前,因此美国投资者就寻求盘前交易。
美股不同于A股,用户可以在美东时间的凌晨4点到开盘前的9点半进行盘前交易(通过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进行)。但盘前交易一般只会对新闻热度高或者大企业股票才会较大的交易量。
正是公告的曝光,瑞幸咖啡在盘前交易一度跌幅超过80%:
而开盘后呢?跌幅虽然稍有回收,但也依然达到了78%,直接触发了熔断(熔断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不让交易)
真是活久见,从来没有想象过,正规的股票证券市场上,竟然有当天能够达到80%以上的跌幅。这样的场景,即使在市值较小的币圈,也很难看到单日跌破80%的代币。如此大的股票市场,竟然也会出现如此大跌的状况,真是让投资者感到了寒心。
瑞幸爆雷早有预兆
可能国内朋友还有一些朋友不认识瑞幸咖啡,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
瑞幸咖啡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星巴克”,通过主打线下门店+线上下单的方式打造咖啡品牌。整体定位是类似星巴克的,为都市的白领阶层提供喝咖啡、聊天的场地。
而瑞幸咖啡本身产品竞争力是不足的,大部分喝过瑞幸咖啡的用户都对咖啡的品质有所吐槽。但是这只团队强大的营销能力以及资本运转能力,通过在一线二线城市疯狂地扩张后,不断以烧钱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成为了也算知名的咖啡品牌。
2018年末,瑞幸门店数为2000左右,而在2019年末已经提升到了4292家,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拥有4292家门店的星巴克。
而创立于2017年年末的咖啡品牌,它们只花了18个月就成功在美股上市。这个上市的速度也打破了历史记录,成为了最快IPO的一个项目。使得瑞幸一直也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疯狂的烧钱、开门店,加上难以产生吸引力的产品品质,瑞幸的运作方式其实一直都是饱受争议的。但是好在美股一直是一个看财报的投资市场,只要财报显示的数据是好的,投资人都是会买账。这也使得过去表现良好的财报本身,依然让瑞幸在美股活得很好。
然而,爆雷总是迅速的。
其实早在瑞幸发布财报之后,今年1月底,一个名为浑水的金融分析机构发布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报告。在这份长达89页的研究报告中,浑水指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夸大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从而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同时,瑞幸还通过夸大广告支出,虚报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来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这些虚假财报的发布,导致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蒙受欺骗。然而,就在研究报告公布不就,瑞幸咖啡就单方否认报告的真实性,只是向外发声:这是恶意指控行为,只是为了做空市场获利。(当然,这时候瑞幸咖啡可能已经知道内部存在问题,只是不愿意披露。)
随后,在2月5日,一家名为尘光投研的机构,发布了一份名为《尘光研究关于瑞幸咖啡重大财务数据造假和业务数据造假的研究报告》,也是深度指出了瑞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的问题。
当然,美国的证券市场管理是非常严格,一旦投资者认为被投资的公司存在披露不明的行为,就会发起集体诉讼。一旦确认财报数据造假,这将会以金融欺诈案件定罪,并处以严格的处罚。
正是如此,经过严格的调查后,瑞幸终于自曝家丑,承认了自己业务造假达到22亿。要知道,整个瑞幸一年净利润只有30亿不到。业务造假交易竟然达到22亿??这几乎说明瑞幸一年根本就没赚多少钱,可能已经爆雷在即的状态。
所以,公告一经曝光,自然股价应声而倒,跌破80%左右,整体市值蒸发了380多亿人民币。
金融欺诈案件常常出现
其实瑞幸的事件只是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而已。
金融欺诈的事件,我想真的是数不胜数。
2018年对中国投资用户来说,惨痛的P2P地震式爆雷还历历在目。爆雷平台高达850个以上,涉及8000亿元+的资金规模,人数达到1500万以上:
而我前段时间看 的电影《大空头》,讲述的是震撼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当时,由于政府的政策原因,不断降低房产放贷门槛,并任由银行部门将房产债务包装后二次销售形成了 的“次贷危机”,最终在真相暴露后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地震,导致美国四大银行之一的“雷曼银行”因破产倒闭,从而造成了全球资金链断裂,形成了新的金融危机。而在危机爆发前,政府、金融机构一直都扮演者欺诈、隐瞒投资者的角色,使得崩盘时投资者们都纷纷破产。(也正是这场危机,使得防止私有资金被政府收割的比特币横空出世。)
很显然,金融这个行业实在太特殊了。
尽管像美国金融行业如此成熟的地方,依旧存在着大量利用权力或者信息不对称来进行金融欺诈,并收割底层人民的案件。
毕竟,这是个充斥着大量利益的地方,一旦权力得不到约束,信息不够透明,任何人,只要处于这个权力的中心,都有可能形成欺诈的行为。毕竟,人总是贪图利益的高级动物。
不要挑战人性,不然你会发现,你不贪,可能只是诱惑还没那么大而已。只要利益达到一定程度,很少人能不动摇的。
DeFi的危机与挑战
当一个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引发了危机,这个行业就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用区块链进行改造。
很显然,金融欺诈的现象出现如此频繁,这个一直利用中心化权力获取信息来盈利的行业现象比比皆是,更应该给投资者更透明的操作环境。金融的本质是帮助资金流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使社会财富发展更快、更多。而金融人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来获得相应的服务抽成,而非在站在资金的中心欺诈服务的投资者,从而是自身的利益 化。当如果权力得不到足够的监管、透明的运作暴露,很显然很难有金融机构能够抵得住金钱的诱惑。从2019年就火起来的DeFi,正是用区块链改造金融行业的意思。通过去中心化或者是分布式的集体见证方式,我们可以看到DeFi上的金融机构就只能变成一个纯粹的服务者,而非资产因托管后而具备私下挪用的权力。而透明的操作记录,更是给用户能够了解资产动向、操作甚至冻结不法资金或者操作的权力,从而使金融游戏变得更公平。
但这个行业仍然发展得非常早期,必然还有许多弯路需要走过。前段时间,MakerDAO曾经因为网络拥堵的原因,形成了“黑色星期五” 事件,也给DeFi行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但是,经历了技术调整后,目前MakerDAO也逐渐恢复到正轨上。但毕竟金融系统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要用技术改造好必然需要经历重重的考验,才能缔造出比较完善的DeFi系统的。因此,在这个发展的道路上,DeFi也仍然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