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8%!比尔盖茨也失算?“人造肉第一股”翻车了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最近,“人造肉第一股”的日子过得有点糟心。
截止到美股时间5月18日收盘,Beyond Meat的股价较历史高点(239.71美元)已经跌超88%,目前收于26.42美元,最新总市值仅为16.79亿美元。
股价暴跌反映了很多问题,除去大环境的影响,或许直接反映了一个极具骨感的事实,人造肉并没有那么香。
01
风口之下亏损扩大
资本永远都在寻找并追逐风口。
人造肉曾经也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惹得各路人马竞相入局。
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已然不容忽视,除了在能源替代上下功夫,人们也在吃食上寻找代餐。
人造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动物蛋白的依赖,间接减少肉类生产在温室气体排放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为健康饮食带来新的摄取思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同时,这一赛道的政策利好支撑也不少,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这条赛道显然闪着金光,于是不少企业开始布局,试图分一杯羹。
复盘一下现在市面上人造肉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利用口感类似的大豆蛋白而制成,技术相对成熟;另一种是通过提取真肉细胞而培养而成,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都在试图模仿吃真肉的味道和感官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于是,众多公司开始试水,Beyond Meat从中先走了出来,它成立于2009年,聚焦植物性肉制品服务,旗下产品包括The Beyond Burger、Beyond Sausage等,比尔盖茨、小李子等名人也纷纷对其投资。十年之后,2019年5月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25美元,首日股价暴涨163%,十分抢眼。
图片来源:网络
上市之后,头顶高光的Beyond Meat显然掀起了人造肉的热潮,在当时不少国内A股公司也想要蹭上这辆快车,概念股一时间频频飘红。
其中,2020年2月,双塔食品宣布,通过全资子公司招远君邦商贸有限公司与Beyond Meat签署了85%豌豆蛋白销售合同,首批豌豆蛋白采购量为62.83万磅(约285吨)。此前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有植物小酥肉、植物鸡块、植物肉饼等产品。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Beyond Meat的一举一动也不断牵动投资者的心,它一边做折扣活动,一边和大型餐饮企业(麦当劳、KFC等)合作,想要抓住更多消费人群的注意力,试图进一步渗透。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这场人造肉的热风很喧嚣,但面对愁云惨淡的业绩,还是要认清现实。
根据Beyond Meat新释出的一季报,其一季度净营收为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亏损为1.005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数据(2726.6万美元)进一步扩大;毛利率仅为0.2%,明显低于上年同期(30.2%),超出市场预期。而再看其股价,已然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
而它的合作伙伴双塔食品也一样,业绩不算乐观。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4.49亿元,同比减少4.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148万元,同比减少48.3%;基本每股收益0.0428元。
02
一次性的跟风消费
显然,目前Beyond Meat为首的人造肉企业的境遇不是个例,更多的反映了行业发展陷入了一定的瓶颈。
首先,人造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抢手。
尽管疫情使得人们对健康更为注意,但他们对植物肉等产品并没有那么感冒。简而言之就是,需求有限。
早期人们对人造肉有猎奇心理,价格促销下时不时从众跟风购买,但如今,上头劲儿已然过去。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人造肉的口感还是不够成为正常肉类的“代餐”,价格也不便宜,这也就是为何行业逐渐降温的原因。要知道2020年美国人造肉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为强劲,但2021年其总销售额不增反降0.5%,这可不全是疫情的锅。
而在市场需求触及增长天花板之时,人造肉企业的成本压力却在与日俱增。
虽然人造肉的市场背后存在发展机遇,但目前这一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技术等层面上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化生产,更多的还是在探索,在一定时期内,面对白热化的竞争,主要就是靠价格战、营销力度来吸引消费者,稳固市场份额。而一边是高企的制造成本,一边是增长的营销投入,入局标的压力山大也是必然。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