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扫把挑战:科学玩”OR无知无聊 脑子是时候该醒一醒了
2020-02-13 20:06:40来源:姬鹏编辑:居小桃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立扫把挑战:科学玩”OR无知无聊 脑子是时候该醒一醒了
立扫把能成为一种挑战,这着实让人感到“遗憾”。然而,有权威机构出来“背书”,玩笑都能变成现实。于是,你今天玩扫把了吗?成为一种“社交暗号”。虽然,NASA已经出来回应,称这种事“每天都能做到,并不只在2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经说:2月1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扫把能够站起来)。
但是,并不是参与者都把“立扫把挑战”当成“科学玩笑”,有很大一部分人,确实是当真的。所以,这导致一场“科学玩笑”自然会走向“无知无聊”。好在,只是立一下扫把的游戏,并不会构成实质性的损失。于此,即便真相被揭后,很多人也只会认为NASA太皮。
不过,这样的事实,再次实证一点,绝大多数人,对于科学的常识,都还停留在科普阶段,他(她)们并不能以基础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逻辑性思考。这导致,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原理,就能把人们搞晕。从这个意义上讲,NASA的这次“恶作剧”,也是对人们常识匮乏和认知理解的一种警惕。
要知道,这是权威机构的一种玩笑。但是,作为常人,真要是“听什么信什么”,自然就会陷入各种骗局。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挺多的。尤其,对于国内的中老年人,因年少时,多数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这导致,对于信息的接纳,从来都是稀里糊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保健品的痴迷,对传销组织的深信不疑。很多人,直到自己真的被骗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愚蠢。可惜的是,只要骗局泡沫不破,他(她)们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深情的狂欢。所以,有时候,别看玩笑简单,但是,隐喻却直戳人心。
在真实的世界里,有“权威”,就有“伪权威”;有“科学”,就有“伪科学”。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是真的权威,真的科学,本质上是不会害人的。而对于“伪权威”和“伪科学”,却总是充满“利益的勾兑”和“狡诈的误导”。由此,回看“立扫把挑战”背后的驱动力,值得玩味儿,也值得深思。
能把简单的科学原理玩成“高大上”,其实NASA并非首创。因为,对于卖保健品的人,搞传销的人,这套理论运用的已经炉火纯青。而对于NASA来讲,只是简单套用而已。然而,“高大上”的套路确实管用,被恶搞,还觉得获得感超足,就跟中老年人对吃上保健品包治百病深信不疑一样。
很多中老年人买保健品,被卷入传销组织,并不是因为他(她)们 无知,而是他(她)们深陷在“结构性的伪知识”中,无法自拔。所以,作为儿女们,即使想解救他(她)们,也是无计可施。因为,有些中老年人,往往是背着儿女们暗地里进行的。
所以,有时候,不是代沟很深,而是认知不相通。比如,一个人跟没怎么念过书的母亲强调“万有引力”,可能他(她)的母亲会感到很崩溃。因为,关于自由落体这件事儿,有些人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儿,根本不会去考虑“为何如此”。只是,对于世界的本质来讲,“为何如此”却常常是重要的。
机构可以权威,但是理论却永远值得质疑。作为NASA肯定是权威机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这不代表它传达出的理论一定是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威机构只是比非权威机构出错率更少而已,并不代表它全是对的。
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在面对一些事实时,总是愿意借用权威机构进行确信,这导致“不思考,不判断”变成“替思考,替判断”。坦白讲,这是服务型社会,最不应该出现的局面。我们可以让机构和他(她)者为我们服务。但是,却不能把思考的权利交出去。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欺骗,不受伤害。所以,对于“立扫把挑战”,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的听信权威机构,或者权威言说。起码,保持基本的质疑,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质疑才能消解骗局。
不过,“立扫把挑战”能被引进国内,也跟近来国内的疫情有关系。要知道,疫情之下,很多人只能宅在家里,这种时候,无聊的氛围自然是有的。所以,有权威机构抛出这样的引子,无论是不是真的,可能都有人会去参与。因为,比起苦闷,寻找欢乐的本能,人类从来不会停下脚步。
所以,你就能想象,扫把刷屏是怎样一种狂欢。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就在寻找解闷的游戏。无论是主动的戏谑,还是被动的戏谑,都可能成为这段时间最美好的记忆。所以,NASA即便回应,这是一场玩笑,可能人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在娱乐的表象上,愚蠢和幽默,往往很难分辨。但是,这不代表,愚蠢就该被人们接受或者允许。所以,对于NASA的反科普,我们除却要对基本的常识进行确认,更需要从思维上脱胎换骨。毕竟玩笑归玩笑,回到生活本身,还需要脑子清醒。
不过,去神秘性,去权威性,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判断是非,都是建立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比如买商品,会在意是不是名人代言的;吃保健品,会强调有没有纳米技术;只是,他(她)们从来不思考,商品和名人,保健品和纳米技术,并没有 的关联性。
如果说“媒介即隐喻”,那么“尴尬也是隐喻”。如果人们对于基本的物理常识是确信的,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这就跟前些天“双黄连的尴尬”一样,病毒致命不致命暂且不说,脑子要是坏了,真是让人感到可怕。那些大晚上不睡觉抢药的人,你们真的只是害怕死亡吗?
当然,但凡涉及“伪”的事物儿,终究还是会被晾晒后显出原形。只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哪怕是最短的时间差,有时候也会被骗得连裤衩都没有。所以,面对“立扫把挑战”这场国际玩笑,请别急着搞亚文化融合,因为,比这更为重要的是:“脑子该醒一醒了”。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