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主旋律都在向新能源看齐 为什么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没有成为主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1999 年东京车展,本田展示了 FCX 概念车型 | wikipedia
2009 年,奔驰、本田、丰田等车企纷纷入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据统计,仅一年时间,就有 20 余款氢燃料电池的车型发布,并在接下来几年中逐渐量产销售。然而,结果总不遂人愿。2009 年到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未像理想当中发展火爆。
据外媒报道,截至 2019 年 2 月,在全美国已售出和租赁了超过 6000 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第二大市场——日本的两倍。而起步时间相近的锂电池发展更为迅速,仅 2019 年上半年,美国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 148704 辆,电动汽车成为了当下一块巨大的市场。
仿佛是两兄弟几乎同时出生,但一个体格强壮另一个发育不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究其原因,氢能源在产业化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发展,对于能源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首先,氢燃料电池车对充能基础设施的需求较高。如果我们拿电动汽车来对比,电动汽车在外可以用快充桩充电,在家可以使用慢充桩,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只能在加氢站充能,如果基础设施没有成大规模分布,那么对于人们出行都成了难题。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已建成加氢站共有 23 座,占全球加氢站的比例约为 6.23%。
中国已运营的加氢站分布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另外,氢能源用作汽车动力的一个优势在于续航里程较长,而这是由于其质量能量密度极高才能做到的。锂离子的质量能量密度为 0.36-0.88MJ/Kg,而氢气的质量能量密度为 142MJ/Kg。但氢气的体积能量密度较低,所以在汽车上使用的话,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将将氢气压缩或液化以缩小储氢罐的体积,对于储氢技术要求非常高。因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过去一直处于无法达到规模量产的尴尬境地。
但人们并未放弃这类清洁能源。一方面,氢燃料电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仅没有氮氧化物这种有毒气体,连二氧化碳都没有。相对于燃油汽车来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完全达到了「零碳排放」。
氢能源还有一大优势:可再生。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可从化石能源中获取,有助于煤炭等一次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还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取,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实现大规模储能及调峰。从这个角度看,氢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要优于汽油柴油。
本田在氢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技术上进一步提升 | 本田
「整个电堆都是由本田独立开发完成的,通过生成气体流路的改进和冷却方式的改进,最终可实现单位电池的输出电池功率得到大幅提高。」Clarity Fuel Cell 动力总成开发助理负责人安藤章二介绍,与其他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相比,本田最大的优势在于燃料电池堆的小型化和车内空间的提升。原本只能乘坐 4 人的驾乘空间,也因此升级到 5 人可宽敞乘坐。
在 Clarity Fuel Cell 上,本田将集成了驱动电机、电池堆、混合气体单元、供压机、电控系统五部分的整套动力总成系统放置在发动机罩内,与其他车型形成了明显差异化。紧凑的尺寸使得车辆动力总成与普通 V6 发动机相仿,同时也大幅提高车体设计的自由度。
本田称发动机舱内搭载燃料电池动力总成为全球首创 | 本田
本田方面表示,Clarity Fuel Cell 的性能与燃油车已别无二致。该车型可实现最大 130kW 的输出功率和 300N·m 的峰值扭矩,每次加满氢只需 3 分钟,最长续航里程高达 750km。
至此,氢燃料电池车也许可以证明自己的实用性。安藤章二表示,该车型已经在日本、美国小批量售卖。与现有燃油或电动车辆的配置基本一致,也说明这套系统在将来具有大批量生产的可能。
比较客观的情况是,大环境的成熟不能只靠一家公司来支撑。尽管氢燃料电池车已成为车企们重点推广普及的车型,但他们也承认,距离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几年时间。氢燃料还不是车企或者消费者的主流选择,这项技术却并没有沉寂。相反,以本田为代表的车企们正在为「后电动化时代」做前瞻性的准备。
更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技术的探索,本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本田也在积极探讨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虽然只是「积极探讨」,但在每一项技术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本田这个「极客」一直在持续的探索技术。
ClarityFuelCell|本田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