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初露真容 未来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是大妈买菜
2019-08-22 12:23:55来源:鹿财经综合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数字人民币初露真容 未来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是大妈买菜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早于2018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已是“呼之欲出”。这段话引发了互联网和金融界广泛热议。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早于2018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已是“呼之欲出”。这段话引发了互联网和金融界广泛热议。
2017年之前,数字货币只在技术极客和投机者的圈子内流转,普通人对数字货币的了解比较少。
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突然集体狂飙,泡沫越吹越大。12月,比特币单枚价格涨到了2万美元,不少币圈投资者们坚定地相信比特币能涨到100万美元/枚(之后快速下跌,最低跌到3000美元,目前在1万美元左右波动)。
数字货币发展到此时,早已脱离当年创始人“中本聪”的初衷。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及主要法币贬值,稀释了社会财富,引发众多民众不满。
一位化名“中本聪”的计算机专家发布了一个无国界货币——比特币。他希望通过这种非法定、无国界的货币以及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尝试建立一种非国家化的超主权货币。
但是,由于比特币没有货币发行的责任主体,也就没有任何机构和资产来维护比特币价格的稳定,所以比特币价格大涨大跌成为常态。
货币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场交易,货币的天职是价值稳定,而不是升值或贬值。所以,价格波动极大的比特币无法承担货币的职责。比特币最终沦为数字货币投机者们的工具,“中本聪”当年的愿望化为泡影。
虽然名字一样,但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与“中本聪”的比特币有本质的区别,央行绝不会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来冲击自己的体系。更大的可能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现有货币系统做一些优化升级,来强化中心化货币体系的地位。
据悉,从2014年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5年。2017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目前,该所已经申请了74项涉及数字货币技术的专利。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央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国主要是对现金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方向主要是针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性。
现有流通中的现金容易匿名伪造,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以满足人们对便携性和匿名性的需求。
所以,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既不是当下流行的电子钱包或网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取代现有的人民币体系,而是对流通现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据悉,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曾指出,研究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是拿着手机走天下,所有零售支付都是通过手机完成。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习惯在零售支付中使用现金。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定位及作用真像上文说的那样,可以想象,未来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最大使用群体很可能是在市场买菜的大妈们。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