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变国嘲!李宁致歉未能平息网友怒火 股价连跌4日蒸发200亿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但对于这份迟来的反省,多数网友并不买账。有人直指声明通篇都想教育消费者,也有人认为道歉寥寥数语、回避关键,缺乏诚意。随后,李宁公司再一次被送到了风口浪尖上。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李宁公司股价短短几日遭遇了重挫。10月17日,设计翻车事件发生当天,李宁股价从56港元/股的开盘价直线下跌,盘中一度大跌13%。次日有所回升,10月19日声明发布后又跌了6.45%,10月20日继续延续着下跌态势,盘中一度重挫至48.55港元/股。短短几日,李宁公司跌没了近200亿港元。
在李宁事件中,有网友评论称,基于对民族品牌的朴素好感购买李宁的人,大概率也是在爱国议题上高底线、零容忍的敏感型消费者,有着较低的容忍阈值。李宁既然将自己放到国货的道德高地,就应该知道消费者的胃口,以及他们的情绪雷区。
而今年以来,因态度强硬、热衷教育消费者,在危机公关上“翻车”的公司,李宁并非孤例。近日曝出的海天酱油“双标”等新闻,都因站在了公众情绪的对立面而引火烧身。对此,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表示:公司“要用没有敌意的方式,重新表述事实,让大众形成新观点,从而重建自己的立场。”
此外,一家企业偶发的负面事件背后,考验的也是消费者对品牌积累的历史好感。而李宁过去几年借势“国潮”之力飞起时,产品价格同步高涨,被不少网友定义为“割韭菜”,也早已埋下了今日遭遇情绪反弹的隐患。
在近日李宁公布的半年报中,公司的营收与净利、库存、周转期等关键数字表现均不尽人意。而此次舆论危机事件,也可看作一次消费者对李宁品牌从腹诽到反噬的集中爆发。
李宁步步引火上身
9月20日,在湖北荆门市漳河机场,李宁上演了“2022逐梦行”的机场大秀,发布了数十款最新设计。在公开信息中,大秀分为三个板块,均以飞行为主题,结合了跑道、飞机等元素。
(图源/李宁官方微博截图)
引发争议的品类出现在了“神工天物”的主题中。10月15日,大秀照片被微博网友翻出,质疑其从配色到帽子的挡风耳“倭里倭气”,与日军军服十分相似。
(图片来源:网络)
许多人到李宁的官方微博下留言:“这个设计合适吗?”面对网友的质疑,李宁公司选择“躺平”,没有公开回应;对于媒体的问询,也没有给予回复。有网友在某新闻平台下反映:他们发在微博等平台的评论被李宁官方举报,理由包括:“侵犯名誉权”、“侵犯隐私权”、“侵犯商标权”等。
10月18日,一张署名为“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的朋友圈截图在媒体上流传。在公开信息中,他同时担任李宁集团的品牌副总裁。截图里,这位“冯晔”的教育口吻颇重:“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话毕,“冯晔”还加了个“#笠型盔”,意指被网友们质疑为“日军军帽”的实则是中国古代士兵戴的“笠型盔”。
紧接着,微博实名认证为“李宁集团执行董事,非凡中国体育CEO”的“colin李麒麟”在自己的微博账号里上传了五张图片,包括电影《长津湖》剧照以及雷锋、保尔·柯察金等战士头戴军帽的照片。虽然其未发一言,但意图和“冯晔”无异。
公开信息显示,这位“colin李麒麟”是公司创始人李宁的侄子,主要负责集团旗下业务线资源整合营销。他的公开表态,也无疑在这场风波里扮演了“添柴拱火”的角色。
(图片来源:微博网络)
两位高管的回应不仅没有平息网络舆论,还让火势越烧越旺。许多网友调侃:“我把李宁当国货,李宁把我当大佐”。相关微博下,这句评论被反复引用。风波发酵期间,李宁的品牌代言人肖战、华晨宇受到波及,更有李宁直播间被迫关闭。
一位资深公关传播人对此评论到:“品牌的本质是与公众沟通。两位高管都负责传播工作,应该了解在危机事件中,高管在私域的发言等同于公司表态。虽然让他们发言可能是李宁的一种策略,但在涉及到民族问题的舆论危机中,回避式的冷却处理极不明智。”
此后,关于“李宁现任CEO钱炜是日籍华人”的内容在网络上进一步传播开来。综合压力下,李宁公司终于在10月19日发表了官方回应和致歉声明。
(图片来源:李宁公司关于争议服饰的设计回应)
作为一家在民族品牌光环照耀下、又有“国潮”设计积累的公司,“自己掉进自己埋的坑里是不应该的”,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表示。“搞时尚文化还是要用浅显易懂的内容,如果只是给时尚贴标签,碎片化地运用文化元素,不能怪别人误读。”
“飞行帽还没有开始生产销售,以后也不会。”李宁公司公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而在飞行帽之外,目前李宁还未从官方微博删除相应产品的宣传图。而在天猫李宁的官方网站上,“2022逐梦行”的部分产品已经上架。其中,羽绒服售价普遍超过千元,鞋类售价则在数百元不等。不过引起争议的几件橄榄绿色服饰并未上线。
一位网友在相关新闻报道下评论到:“请这些品牌‘高管’搞清楚,不论艺术还是历史知识,都源于朴素的常识,大多数消费者觉得不美的、甚至反感的,那就一定是不好的、扭曲的。请自我检讨,别想着教育消费者,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才不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打脸。”
国潮红利已尽
此时,李宁公司或许还难以快速完成自己的身份转换。自2018年,李宁先人一步打出“中国李宁”,最快抓到“国潮”红利后,市值随之飙涨10倍。2021年,阿迪达斯、耐克等因危机事件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份额大幅萎缩;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进一步在消费者心中拉了一波好感。李宁受到了万众追捧,股价飙至历史高点。短短一年时间,便从“国潮”变身“群嘲”。时尚相比于其他各类产业,脚步变幻最是来去如风。
不过创始人李宁应该比自己公司的公关们,更熟悉这种“红利”推动下潮起潮落的故事。
2008年8月8日,李宁飞翔在鸟巢上空,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凭此一项,李宁公司的传播效应全面碾压了北京奥运的主赞助商阿迪达斯。2009年,李宁公司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上涨23.3%。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越了阿迪达斯。但2010年,李宁便因定位失策、过量生产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库存,净利润暴跌,股价在5个月内即被腰斩。
2014年,创始人李宁回归集团后,历经了数年涅槃——更幸运的是,在2018年,李宁搭上了“国潮”快速崛起的列车。当年,天猫和迅驰时尚联手,在纽约时装周打造了首个“天猫中国日”。李宁受邀参加,以“悟道”为主题,运用中国红和中国黄色调,一炮而红。
同年,李宁集团整体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营收、毛利涨幅均达到两位数。此后,借助新产品线“中国李宁”的破圈优势,李宁通过时装周、设计师、跨界联名等方式逐渐渗透进了年轻消费群体。同时,李宁还签下了电竞俱乐部、流量明星等“新势力”,进一步扩大了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而在2021年的“新疆棉”事件中,李宁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甚至于直接将“使用优质新疆棉”字样印在了产品标签上。到2021年9月,李宁股价突破百元。
不过某种程度上,李宁引领的“国潮”得益于中国制造的整体品质升级。但李宁在追逐时尚和国潮标识的同时,衡量运动鞋服产品最重要的设计、创新等尺度被模糊化了。而如今,“国潮”的解药已难以百试百灵。
从今年开始,李宁持续打的“国潮”牌明显后继乏力。并被不少网友质疑:连年涨价、折扣少了,“中国李宁”溢价过高。2021年末,李宁推出了全新高级运动时尚品牌“LI-NING 1990”,旗下官方产品售价是李宁主线产品售价的1.3至1.5倍。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