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市分歧未被完全消化 食糖产业大豆化?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堰塞湖会否决口,会以怎样的形势决口?这成为市场担忧的焦点。国内食糖产量增产幅度因土地、种植收益等原因存在天花板,而消费量却稳步增长,缺口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保障关税带来的合法进口量的压缩,并未给国内制糖行业带来利润的回归。内外价差高位运行,高利润引发食糖走私案件屡次发生,缅甸陆运走私逐渐演化成沿海货船走私,而在走私管制略见起色之下,进口糖浆避开关税再次冲击国内市场。可见,在高利润下,管制措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影响力度偏弱。
而从治本的角度,如何缩小内外价差才是遏制非官方进口的重要一环。存在如此巨大的内外价差,归根到底还是种植效率问题。国内甘蔗单产在5-6吨/亩左右,而其他重要产糖国单产高达,此外,机械化水平高低也决定成本控制问题。低收益、小规模决定了农业效率的低下。
而当前的宏观形势则赋予放开进口言论更多的支持,让人不禁想起入世后中国的大豆产业。当前的白糖和当年的大豆有诸多相似。首先,这两个时期中国政府追求国际贸易上合作共赢的意义,21世纪初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当前需要维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作为筹码,国内市场也应借助比较优势的理论放开给外国优质供应商;其次,粮食安全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在国内农产品需求激增、人均耕地面积萎缩之下,保障国内主粮供应必将与一些经济作物争地,回到之前的比较优势,部分品种出现由进口替代生产的现象,比如大豆离开故土中国,深耕(生根)于美洲新大陆。
当然,分歧另一方在于脱贫言论,放开食糖进口必将冲击国内制糖行业,蔗农利益的不到保护,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制糖产业对于广西、云南等省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东糖西移的进展,广东逐渐在91/92榨季后推出制糖行业,取而代之的是西部的广西、云南,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工人实现就业和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政策之事众说纷纭,进口放开与否、如何放开可能都是长期博弈下的结果,这个题材的炒作也会伴随着价格高低在市场出现不同响应,很难形成交易预期。但随着国内供应端扩种难度增大,食糖需求逐渐上升,进口食糖可能成为一块重要供应来源,届时,甘蔗糖、甜菜糖、加工糖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将形成。随着进口糖源增加,基差贸易也会逐渐从国际原糖点价传递到国内食糖点价上面,内外价格、期现价格的联动越来越强,国内食糖贸易的业态也将面临改变。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