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龙头海大集团:身陷猪周期 千亿营收之下“烦恼”犹存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饲料龙头海大集团:身陷猪周期 千亿营收之下“烦恼”犹存
日前,国内饲料龙头海大集团(002311.SZ)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1.41亿元,同比增长10.91%;归母净利润27.94亿元,同比下降5.43%。公司饲料主业全年实现饲料销量约2440万吨(含养殖内销量约180万吨),同比增长约13%。
或受业绩增收不增利的影响,公司股价出现小幅调整。交易数据显示,公司股票今日低开后冲高回落,截至3月4日收盘,股价收报42.63元,下跌0.3%,总市值709亿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虽然公司营业收入在2022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进一步增长,但是2023年对公司来说并不顺利。其一,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由于生猪行情低迷,养殖业务亏损拖累业绩。其二,即便2023年公司饲料销售取得双位数增长,但却没能完成其饲料对外销售的年度目标。
业绩受养殖业拖累
海大集团有着饲料、种苗和动保养殖三大核心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务。其中,饲料业务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超85%。
具体来看,饲料主业方面,公司全年实现饲料销量约2440万吨(含养殖内销量约180万吨),同比增长约13%,饲料对外销量2260万吨,同比增加236万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饲料主业的快速增长背后,养殖业务亏损却拖了公司业绩的后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养殖收益看,猪价长时间低位徘徊,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公司也坦言,由于2023年养殖业务发生亏损(2022年同期养殖业务实现较好盈利),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实际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也曾亏损3.68亿元,但由于下半年猪价回升使其得以实现扭亏为盈。不过,2023年的猪价没能复制上年的走势,国内生猪价格除了在三季度出现短暂触底反弹外,其他时间多呈现震荡偏弱运行,四季度市场价格再度触底。
具体来看,2023年三季度猪价短暂回暖也曾使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对此,公司曾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在生猪养殖方面,由于上半年计提了的生猪存货减值准备实现冲回,叠加8月份起的猪价回升,三季度生猪养殖板块实现盈利,生鱼养殖三季度表现较差。但到了第四季度,猪价持续低迷之下,上市猪企集体陷入亏损,生猪养殖规模不算小的公司也无法幸免。
有行业分析师告诉钛媒体APP,2023年全行业销售均价约为15元/公斤,同比2022年下降了20%—30%,且销售均价低于全行业平均成本约16元/公斤。只要不出意外,主业为生猪养殖的上市公司,其年报基本是报亏,只是亏多还是亏少的区别。
养猪的“小心思”
海大集团位于广州市,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广州海大饲料公司,起初以饲料产品为主业,销售水产料、猪料和禽料等饲料产品。随着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其在扩大能力圈的边缘不断试探,业务逐步涵盖了动物种苗、动保、生猪养殖等。
其中,养猪业务不断增长。2021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全年出栏肉猪约200万头,实现营业收入约46.42亿元,同比增长25.08%。与此同时,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亏损全年亏损高达8.9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主要受仔猪及肉猪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反观作为公司主营的饲料业务,同年则再创辉煌。2021年公司饲料销量1963万吨,约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69%,全国饲料行业第二位。
既然主业如此靓丽,为何公司选择做受行业周期影响大的养猪业务?从过往财报中获悉,公司对此解释称为了产业链一体化。一方面,公司以围绕动物养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产业链业务布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水产品产业链,畜禽产业链也在逐步构建中。另一方面,在专业化的支撑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打造多维综合竞争力。
钛媒体APP进一步研究财报发现,公司之所以宁愿亏损还要做养猪业务或许存在投机的“小心思”。
公司在2020年年报中提到,生猪存栏稳定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和存栏量40650万头,已分别恢复至2018年的76%和95%。
更为关键的是,“生猪价格全年高位震荡运行,养殖利润非常丰厚”,“在生猪养殖超额利益驱动下,传统大型的猪饲料企业经营重点都转移到生猪养殖业务,减少或甚至不再对生猪饲料产业投资”。由此来看,不论公司大小,在看到猪肉涨价的时候跟风入场都是一样的,资金趋利性明显。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既然享受了猪价上涨带来的利润,也必然要承受猪价下跌带来的亏损。公司在2021年年报里提到,由于生猪供应大幅增加,生猪价格从上半年最高36元/公斤下滑至下半年最低10元/公斤,猪价的持续下探,导致养殖户从二季度开始陆续进入亏损。
饲料对外销量未达标
近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多次股权激励计划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此前,公司曾分别在2011、2014、2016、2021年开展了四期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要求往往为饲料销售目标或净利润。
以2023年6月28日公布的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为例,该计划中,资金规模不超2.46亿元,每份份额为1元,合计份额不超过24551万份。拟通过非交易过户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受让公司回购的股票,受让价格为23.9元。
该计划中,公司在业绩层面定下考核指标,以公司2022年饲料对外销量2024万吨为基础,2023年公司饲料对外销量增量不低于300万吨(即2023年公司饲料对外销量不低于2324万吨)。
不过,由于下游养殖业连续遭遇台风、洪涝等因素影响,公司饲料销售出现下滑。2023年9月28日公司发布调整业绩考核指标公告,下调饲料对外销售目标。调整后,2023年公司饲料对外销量增量不低于260万吨(即2023年公司饲料对外销量不低于2284万吨)。
通过对比上述饲料销售目标来看,2023年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完成饲料对外销售目标。
另外,整个饲料行业的经营风险同样值得注意。
在此前业绩交流会上,公司曾表示,饲料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95%,所以大宗原材料涨价对饲料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而其原材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菜粕、鱼粉、小麦等。
据了解,虽然我国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近几年也连续克服极端天气实现丰收,口粮供应充足,但饲料却并非如此。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玉米对外依赖度提升较大,已经达到9.39%。大豆就更不用说了,近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达到87.88%。对应的,豆粕的供应也具有不稳定性。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