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易融科技晒2022年成绩单:现金储备59亿元 特别派息5.7亿港元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联易融科技晒2022年成绩单:现金储备59亿元 特别派息5.7亿港元
作为一家全国领先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联易融毛利率提升至83.8%,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31日,联易融现金储备59亿元。年报显示,联易融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25港元的特别股息,合计约5.7亿港元,按照业绩发布当天收盘价计算,派息率为8.14%。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围绕实体经济产业链,在供应链金融、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及普惠金融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众多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旨在全面推动供应链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地方政府主动拥抱产融结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科技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多重动能推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联易融是一家中国及海外国家及地区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年登陆港股资本市场。其中云原生解决方案可优化供应链交易的支付周期,实现供应链金融全工作流程的数字化。
联易融科技解决方案可帮助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高效优化营运资金、验证供应链交易真实性、促进多方协作、管理运营风险,并实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2022年,联易融服务的客户及合作伙伴达1436家,包括1110家核心企业和326家金融机构,其中服务的核心企业覆盖申万行业分类中的全部31个行业,包括42家中国百强企业,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年末,联易融累计服务超过18万家中小微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联易融连续三年在中国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0.6%。
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安信国际研究显示,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15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人民币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预计2024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0.3万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就供应链资产服务规模而言,2022年联易融服务的前五大行业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筑、互联网、综合企业集团及商贸/零售,占比分别为29%、19%、10%、10%和4%。
联易融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云和金融机构云。2022年联易融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1474亿元。公司成功中标中国移动、东风汽车等24家大型优质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项目。依托“科技+运营”双重布局,核心企业云旗下的多级流转云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资产服务总量同比增长51%,达751亿元。
业务高速增长主要来自核心企业客户数量快速增加,本年度多级流转云客户达到323名,较2021年增加141%。此外,依托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网络效应,联易融通过实施“科技+运营”双重布局,持续增加现有客户供应链金融资产流转层级,以进一步加强生态圈渗透。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为2021年存量客户所处理交易总量依然于2022年实现同比增长。
据悉,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销售、订单、仓储等链条环节,联易融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在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和电子债权凭证的基础上拓展经销商融资、订单融资及供应链票据等更多创新业务场景;一站式全场景方案深度绑定客户,加载新产品及新应用,多重动能推动资产服务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联易融金融机构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997亿元。截至2022年末,金融机构客户及合作伙伴已达326家。联易融不断探索与各类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协同发展机会,助力金融机构实现精准普惠。
目前,联易融在供应链资产证券化领域,和所有具备资格参与供应链资产投资的银行理财子及保险资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直接融资领域,和24家商业银行完成系统连接。
国君非银团队研究指出,2023年伴随中国经济企稳复苏,企业融资需求回暖,联易融业绩有望在22年低基数上实现快速增长。此外,伴随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各行各业供应链采购行为正常有序推进,预计联易融业务将恢复增长态势。
国君非银指出,预计疫情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好转背景下,各类企业将加大上游原材料、成品、服务的采购力度,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开展供应链融资的需求也将逐渐恢复。另外,2022年末的出台的房地产“三支箭”政策渐次落地,优质房企融资格局将逐渐改善,推动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回暖,预计联易融2023年资产处理总规模将同比增长40%左右至3660亿元。
把握数字化和司库建设机遇,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
面对数字经济的巨大机遇及广阔蓝海,联易融积极储备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和数智化转型服务能力。
2022年联易融研发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6%,占总收入及收益的38.0%;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比例六成以上;申请专利数达415件,累计获得著作权登记172项。同年,联易融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区块链或分布式记账技术奖”,并成为深圳数据交易所首批数据商。
2022年,联易融在科技创新、客户满意度及品牌美誉度方面持续受到市场认可,荣获FinTech杂志2022全球金融科技百强公司、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区块链或分布式记账技术奖”、《互联网周刊》“2022年度SaaS企业”十强企业。
联易融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云计算、边缘计算、隐私计算等前沿板块深入布局,保障供应链金融企业间贸易信息安全和真实。同时加强数据跨境流动探索,促进跨境贸易加速数字化,2022年联易融成为深圳数据交易所首批数据商。
根据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的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逾30家企业基于前沿科技或创新模式建设并上线供应链金融平台。
其中约六成的平台由多个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发起,联易融为其中10家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包括湖北交投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楚道云链”、粤海供应链金融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联易融在2022年发布首份ESG报告并制定“科技助力可持续供应链金融发展”的ESG使命。公司2022年全年通过科技服务为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包括绿色金融、可再生能源、乡村振兴、抗疫纾困及保障住房等产业)获得的融资规模达68亿元,其中下半年较上半年增加130%。
以联易融联合农业银行成都分行践行助农金融为例,供应商从提起融资申请到收到相应的助农贷款均在半天内完成,让资金更有效地渗透到农牧产业链的“神经末梢”。
2022年度,联易融荣获由恒生指数公司颁发的“年度杰出ESG表现金奖”、CFS财经峰会“ESG践行典范奖”;并获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的“低风险”评级,评分位列全球软件与服务行业前15%。
深化国际布局,海外供应链金融科技市场进一步拓展
随着国际布局的持续深化,联易融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市场拓展和跨境业务突破,并成为深圳市跨国公司总部企业。2022年联易融跨境云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量达114亿元,同比增长42.5%。
联易融紧抓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在跨境支付结算、结换汇及融资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接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为平台上的中小商家提供一站式综合数字化跨境贸易融资服务。
2022年,联易融新加坡分部正式揭牌。同年1月,联易融与渣打银行合资成立的浩立(Olea)正式运营,并成功与印度最大的贸易金融平台Vayana达成战略合作。6月,联易融与绿地合资成立的数字银行绿联银行正式开业,推动新加坡数字经济发展及培育开放的数字金融生态。
12月,联易融与沙特多元化企业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共同出资在利雅得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以沙特为中心,开展中东北非地区的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大量新增的客户储备、创新产品的研发及不断深化的国际布局,已为联易融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积蓄强大动能。
“展望2023年,宏观经济逐步回暖,社会生活恢复常态,我们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在提升产业链效率、助力经济复苏等方面充满信心。在政策支持、市场和行业需求反弹、丰富业务储备等积极因素影响下,公司业务增势可期。联易融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紧抓行业机遇,推动多元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与产品创新,加大对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资源投入,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联易融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群表示。
每年供应链产品上百单,持续审慎把控合作客户资质
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深圳前海联易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简称联易融保理)的融资项目,“中泰-联易融-经发供应链1-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中泰项目”)已获反馈,债券类别为ABS,拟发行金额15亿元,受理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更新日期为2023年3月24日。
此前不久,联易融保理有一笔名称、金额、类别及承销商均相同的融资申请被终止,项目更新日期为2023年3月16日,有自媒体结合项目终止的信息进行误读,相关文章认为,该终止信息代表着联易融缺钱甚至是融资失败。联易融项目执行与创新中心负责人邹云双表示,“作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发行规模最大的主体,联易融每年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申报的供应链金融ABS/ABN产品上百单,规模超过人民币数千亿元,这些项目虽由联易融担任原始权益人、发起机构或资产服务机构,但实际融资人并不是联易融,而是项目中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在邹云双看来,该类ABS/ABN产品以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经过核心企业确权后,能够助力中小企业上游供应商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开展融资。
邹云双表示,在供应链金融ABS/ABN产品的交易流程中,联易融作为服务方和技术支持方,主要通过自研的线上化系统提供基础资产的收集、整理、审核等服务,并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各个参与方开展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由此,该类供应链金融ABS/ABN项目的申报规模、申报时间等决策要素与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的融资需求有关,但是与联易融自身的融资需求没有任何关系。
邹云双指出,项目中止或终止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比如财务数据更新、中介机构被调查、反馈回复所需信息收集繁杂、主体或资产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等,不一而足。
“联易融一直在审慎把控合作客户的资质,项目遭遇终止的情况整体较少,但考虑到巨大的申报数量和终止情形的多元性,这类情况难以完全避免。即便项目遭遇终止,也不代表联易融自身的融资情形或联易融的风险控制出现失灵,联易融现金储备充足。” 邹云双补充道。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