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频频翻车!招商银行 “零售之王”要抛弃零售?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信托频频翻车!招商银行 “零售之王”要抛弃零售?
过去常有投资者说道,“A股有两种银行,一种叫,另一种是其他银行”、“买银行就买招行,稳健躺赚不用管”……
但遗憾的是,自从进入2022年后,的“风流”似乎都在一夜之间被雨打风吹去了。尤其是最近在继10月13日,(600036.SH)A股大跌3.42%,市净率出现了从2016年2月以来的首度“破净”后,10月21日下午,A股又继续跌破了10月13日的市场低点,创下了2020年4月以来的股价新低。
截止21日收盘,每股股价为29.58元,较去年5月份的55.06元的历史高点回撤了46%左右,而市值也由年初的1.23万亿元大幅缩水至7460.03亿,低于农行与中行。
那么曾经的银行尖子生——何至于沦为至此?而现在处于 市场低位的招行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其未来又能否重回巅峰?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一二。
“零售之王”要抛弃零售?
关于近段时间估值的坍塌,客观来看,既有整体经济环境遇冷承压和市场调整的外部影响,但同时也有招行内部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前任行长田惠宇的“被抓”,直接成了此次大跌的导火索。
尽管在4月份被抓之前,田惠宇就已经被免去了行长一职,但此次中 的调查通告仍然再度引爆了资本投资者们不安的市场情绪。10日开盘后,招行股价大跌5.50%,随后便迎来了四连跌。
事实上,如果只是前任行长被“双开”,虽然确实会对招行产生一定的负面舆论影响,但更多算是个人原因,几乎不太可能使招行如此的伤筋动骨,这似乎是在指田惠宇工作层面存在的方向性问题。
而对于什么是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媒体查询理解得出,其大致包括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从广义上来看,除了金融行业以外的生产服务活动都算是实体经济,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银行的管理和考核中,房地产贷款、个人房贷、个人零售贷款并不算在里面。
众所周知,田惠宇在2013年5月接任行长职位之后,就继承并发扬了招行第二任行长马蔚华的零售转型战略,大幅压降对公业务贷款,带领招行做零售大转型。其中的零售业务就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金融业务。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13年——2021年,招行的企业贷款金额虽然从1.3万亿元增长至2.15万亿元,但占总贷款额的比率却大幅下降了21.7个pct。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17.7%下降至2021年的5.99%,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13.4%下降至去年的2.64%。
而与此同时,零售贷款比例却从2013年的36.4%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53.64%,个人按揭贷款比例八年时间实现了翻倍增长,提升了12.5个pct。
事实上,与投资周期长、收益低且市场风险高的对公贷款相比,规模净利差较大且风险极低的个人按揭贷款可谓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具体到来看,房贷是其零售业务的营收主动力,对零售业务贡献占比为45%。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存量房贷规模1.39万亿元,业务规模仅次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
可以说,以收益高风险低的零售业务为核心是招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关键,也是过去几年市场给予招行超高估值的核心逻辑。所以一旦招行的零售优势不在,资本市场自然就会用脚投票。
而众所周知,包括房贷业务在内的银行零售业务之所以能实现飞速增长,受益于过去十年我国总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上行发展,但如今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宏观经济承压明显,房地产在内的诸多实体经济普遍受到了强烈的市场冲击,这对于较多依赖房贷等零售金融业务的招商银行本就寒意十足,更不用提银行自身还承载着稳经济、促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国家意义。
所以无论是主动监管要求还是被动发展转型,招行都可能需要适当地加码对公贷款占比,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而有意思的是,以今年4月份的田惠宇被抓为分界线,招行Q1零售贷款占总贷款为54.9%,但Q2季度则大幅下降至52.1%,同时比2021年末的53.64%也下降了1.54pct。同期,对公贷款占比则从Q1的36.11%上升至Q2的38.79%,获得了不小的涨幅。
而如果与去年对比,招行零售和对公贷款的此消彼长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Q2招行的零售贷款同比增速从15.45%大幅下降至今年Q2的7.74%,今年Q2对公贷款则同比增长11.35%,零售贷款增速低于对公贷款。
“泯然众人矣”或许才是招行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基本面逻辑。
事实上,在田惠宇被双开后,就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山提问“公司前领导被定性,零售发展方向是否发生改变?”,而招行方面的回应是公司将始终保持“四稳”,即公司治理稳定、战略方向稳定、经营管理稳定和干部人员稳定,并表示今后也将继续保持这种稳定。
言下之意似乎是在否认从零售转型的经营策略,但向善财经却对此持保留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前边提到的业务数据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早在今年4月22日田惠宇被查的前四天,也就是4月18日,招商银行曾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董事一致同意通过相关议案,同意免去田惠宇行长职务,另有任用”。而当时公告中的“另有任用”,就使得不少股民投资者作出了诸多乐观的猜想,但未曾想4天后田惠宇便被中 通报调查。
若以此为鉴,招行究竟会作何改变,或许还要让子弹飞一会……
信托频频翻车,财富管理失去信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招行近年来发力的方向并不是利息收入,而是非利息收入。其同所有的银行一样,都在向大财富管理转型,而这也是田惠宇于去年提出的招行3.0经营模式。
但有意思的是,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息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87%。而要知道对比过往的四个财务年度,其非息收入平均增长率超过10%,特别是2021年增速高达20.75%。
进一步分析来看,招行非息收入增长的放缓,可能源于其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内的大财富管理收入的疲软。数据显示,上半年大财富管理板块实现收入282.57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3%。 在这其中,代理基金收入仅实现34.74亿元,同比减少46.95%;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2.87亿元,同比下降49.49%。
而现在回头来看,信托计划的部分“翻车”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资本市场投资者们对招行的不信任情绪。
今年年6月18日代销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至15号产品宣告无法完成兑付,总规模超23亿元。据数据显示,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属于R3中风险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80%,故许多人买入该产品,然而现在项目中断,无数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从客观来说,“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吊诡的是,有投资者向部分媒体曝料,称客户经理使用“招行销售的信托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保本保息, 不耽误隔年兑付”等话术,诱导客户购买产品。而且招行在产品上线时将其描述为“基金”,后又修改产品信息,以“房地产融资类产品”代称。
另外,以鼎兴9号为例,在中国信登官网查询,这款产品的首次申请登记日期是2022年1月4日,远远迟于招行APP上显示的产品发行日2021年5月31日。
所以鉴于在这当中承担的代销角色,有投资人认为存在违规行为,例如故意隐瞒信托产品信息、故意隐瞒投资风险、风控把控不严等。
当然,不仅是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出现了“翻车”,由招行近几年代销的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等也均出现了兑付方案不明或确定无法兑付的暴雷风险。
要知道财富管理几乎是下一阶段银行玩家们能否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而财富管理本质上就是客户的资产配置问题。虽然近年来接连爆出的招行信托风波,客观上有着地产行业遇冷的实际原因在,但在投资者们的主观上可能仍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高净值客户对于招行的投资管理信心。而这等于是影响了招行未来的估值和上升情况,或许正因如此,不少机构投资者们才会在近年来大幅减持“跳车”招商银行。
不过话说回来,从长远来看,银行属于宽信用的周期性行业,随经济发展好坏的起伏而出现轻微波动,即便现在招行通过减费让利、加码对公贷款缓解实体经济困难,虽然对经营利润有所影响,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体系整体的潜在不良或者实现以量补价的增长。
而且银行还存在利差保护。即使政策端在持续引导银行减费让利,贷款利率稳步下降,但是央行也会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推进存款利率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维护存款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所以,如果只是前边提到的零售贷款占比削减可能并不会真正影响到招行长远的发展估值,只是财富管理背后的信托“暴雷”风波引起来的信任危机,却似乎需要招行漫长的时间去修复……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