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王”爬出泥潭 以迅雷之势收复失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曾经因为锂价大跌,陷入巨大危机的,如今又以迅雷之势收复失地。赴港上市,成了这家锂矿巨头彻底“改命”的最佳契机。
因看好未来而投下重注,又因行业的周期波动而承受巨大压力,再因行业变迁而东山再起。和创始人蒋卫平的境遇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惊险刺激。
他曾四处筹资,填补因收购SQM而刨下的债务深坑,但在政策与大势的东风之下,一切个人努力终是微薄。时间进入到2021年,双碳战略的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滚烫的新能源时代,终于爬出了泥潭。
曾承担巨大风险,背负海量负债,全球范围内搜罗锂矿资产。在困难时期被人嘲笑讥讽,评头论足;而如今又是同一群人,在繁荣时将其再次推向顶峰。
资本的“翻云覆雨”,投资者变脸速度之快,在天齐锂业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
天齐锂业股价表现(上市至今)
01 一场豪赌,蛇吞大象
尝到甜头的蒋卫平,决定玩一把更大的。
一切的根源肇始于两起跨国并购,天齐锂业由此成为行业“主角”,但也因此趟入一条资本“不归路”。
先是2012年9月,仅上市两年的便与世界矿业巨头洛克伍德竞购泰利森,经过一番角逐,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两年后,形成持有泰利森51%股权、洛克伍德持有剩余股权的架构。
“为收购泰利森”,蒋卫平曾坦言,“倾尽了自己及家庭几十年努力获得的所有。”要知道,2012年总收入不到4亿,净利润0.42亿,账上只有5亿现金,然而收购泰利森股权的代价高达45亿元。
不过由于当时下游市场需求激增,泰利森股权价值上涨,经过一场堪称“华尔街式”的交易后,天齐集团还获取了9亿多的收益。
如果故事至此,那将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尝到甜头的蒋卫平,决定玩一把更大的。
2016年-2018年5月,天齐锂业先后拿下智利锂矿SQM 25.87%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总代价高达42.75亿美元(当时汇率计算约273亿元)。
这是一场牌局更大的“蛇吞象”交易,2017年的总营收54.7亿元,净利润21.45亿元,业绩多年快速增长,但该年公司总资产也只有178.4亿元,相比40.66亿美元的收购款,这一价格已经是全部资产的1.5倍。
为解决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出资7亿美元,境外金融机构筹资10亿美元,银团贷款25亿美元,共筹措资金42亿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锂行业景气度急转直下,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从2017年底的17万元/吨左右降至2019年6月的8万元/吨,此后又跌至5万元/吨的历史低点。SQM股价随即“腰斩”。
蒋卫平主导的这次激情收购,几乎给天齐锂业带来“灭顶之灾”。2019年,仅从SQM获得0.73亿美元分红,还不足以支付并购贷款每年产生的20亿元(3亿美元)利息费用。
据统计,2018年-2021年,此次收购为带来20.45亿、18.20亿和14.68亿的利息费用,以及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
为了填补债务巨坑,蒋卫平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引战、增资、配股、延长债务期限,甚至不惜忍痛出售泰利森近25%的股权救急。
直到现在,天齐锂业也未能得到SQM锂矿的直接供应,实质上仅有股权分红和资本溢价。
纵观蒋卫平的发家史,俨然是在不断的下注中生存和壮大。发家时,还是外贸供应商的蒋卫平收购资不抵债的县级国营小厂射洪锂业,随后更名上市;成长期,靠收购泰利森,赶上行业一波红利;爆发期,力图吞下SQM,梦想成为行业王者,但最终杠杆上得太猛,几近崩盘。
收购泰利森和SQM两次重磅运作的同时,还主导了一系列中小型并购——收购西藏日喀则扎布耶锂业20%的股权,得以参与扎布耶盐湖的开采;拿下银河锂业100%股权,间接取得张家港生产基地1.7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几乎每年1次的频率在资本市场出手。
2021年底,穿越将近3年的“死亡谷”,最终在政策的推动和大风起兮之下起死回生。
02 二次上市,彻底“翻身”
悬在蒋卫平和天齐锂业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瞬间消失。
双碳战略的启动,叠加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鼓励政策,下游巨大的需求驱动锂矿价格水涨船高,几乎是陡峭式的蹿升,锂矿企业业绩持续炸裂。
锂矿相关产品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左右,一路升至年底的27.4万元/吨,近期价格更是达到近50万元/吨。
锂矿似乎已然摆脱曾束缚其发展的周期属性,转为高成长明星行业。跟随滚烫的新能源浪潮,锂矿在炙热的夏日流火下,走向前所未有的黄金年代。
2021年,咸鱼大翻身,营收76.63亿元,同比增长136.56%;归母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大增213.37%,扭亏为盈。
今年第一季度,持续爆发,实现营收52.57亿元,归母净利润 33.28亿元,同比增长超14倍,一个季度的利润超过2021年全年13个亿。
如此强力的盈利能力,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爆程度,天齐锂业H股上市确定最终价格为82港元/股的顶格价,本次港股上市将募集资金134亿港元(114.46亿元),并于7 月13日正式上市交易。这是港股年内最大规模IPO。
此次H股上市,同时也吸引了中创新航、中国太保、LG化学、太平洋资产管理、德方纳米、四川能投、紫金矿业等企业的认购。
随着业绩的好转,天齐锂业债务情况出现“肉眼可见”的好转。2022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降至52%,有息债务下降至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负债仅剩41.38亿元。
按照募资规划,此次募资73%用于偿清SQM项目剩余债务,也就是说悬在蒋卫平和天齐锂业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瞬间消失。
03 白色石油,谁是王者?
锂被称作21世纪的“白色石油”,“拥锂为王”就是新能源时代的不二法则。
VS虽是老生常谈,但不比也不足以论高下。
与并购扩张的方式不同,以中游起家,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参股海外矿产资源,并在氢氧化锂产品和固态电池方面提前布局,打造贯穿锂电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企业。
而更喜爱控股大型锂矿企业,则是以参股、获得矿产包销权为主。因而在大型矿山资源方面,会更胜一筹,不过在中游开发会更有优势一些。
以产量论座次,天齐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商,世界第四、亚洲第二的锂化合物制造商。
由于成功收购泰利森,天齐锂业被称作我国唯一锂精矿100%自给自足的锂化合物及衍生物生产商。
泰利森拥有全球品位最高、全球成本最低的、储量最大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山,锂辉石主要生产商之一。至今出产的锂化合物及衍生物的产品原料,仍全部由格林布什矿贡献。其精矿生产成本只有250美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直接提升了的毛利率。
由于新进入者扩产,2017年开始,全球锂矿格局由此前的“三湖一矿”演变为“四湖三矿”。
染指其中的“一湖一矿”,再加上国内的布局,锂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两山两湖”。
但根据浙商证券统计,几经周折频繁并购的天齐锂业,其当前的锂资源权益为1608万吨LCE(碳酸锂当量),还低于赣锋锂业的2332万吨LCE。
在收购时,更注重对矿产的权益获取,绝大部分都签署了包销协议,比如对Cauchari-Olaroz的投资,持股46.67%,却获得了76%的包销权。而虽收购了SQM近26%的股权,但对其7成的权益资源量并无实质性控制。
而且,为解决债务危机的燃眉之急,此前出售了泰利森24.99%的股权,目前只拥有格林布什锂矿26%的权益。
而且,拿下矿产只是开端,如何开采-开发-运营又是另一回事。当前,产能4.48万吨,未来规划产能11.48万吨。
规划中最大也是最受关注的项目,是位于西澳的奎纳纳项目,但该项目几经拖延,一期(2.4万吨氢氧化锂)投资额,从20亿增加27亿,又膨胀至37亿,单万吨投资超过15亿,目前才刚刚试产,二期面临暂缓风险。
对比来看,已投产的马洪工厂三期5万吨氢氧化锂,总投资7.7亿,单万吨投资额只有1.54亿,成本仅是的十分之一。
可以看出,投产重头项目放在海外,面临成本、劳动力、海外法律等等风险,而且投资额的陡增,让其在格林布什锂矿上的成本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拆解天齐锂业,可以看出其业绩主要来源于格林布什锂矿为基石的锂产业;以及SQM的财务投资。前者约占其利润总额的七成,剩余利润主要来自于SQM的股权价值变动。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