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百亿独角兽App将关停下架 母婴赛道为何强者难觅?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资本也开始疯狂追捧:2013年12月,蜜芽迎来首轮融资,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2014年蜜芽宝贝完成了红杉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以及H Capital领投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2015年,蜜芽获得的由百度领投的1.5亿美元D轮融资,创下当时母婴行业包括线上线下最大金额的一笔现金融资。自此,蜜芽开始落地横向发展战略,由母婴垂直跨境电商,扩展到线下体验及加盟、自有品牌和婴童产业投资等领域。
之后,蜜芽步入爆发期,开始线上线下全面发展。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蜜芽服务用户超5000万人,商品覆盖30多个国家;在2019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蜜芽排名第224位;2020年8月,蜜芽以100亿人民币市值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56位——可以说,2016年到2019年,蜜芽都被认为是母婴垂类最有可能成为以百亿估值ipo的公司。
那么,从独角兽到关停app,蜜芽经历了什么?
有分析认为,蜜芽多元化布局,尤其是线下业务影响了其在母婴市场的专注度。据介绍,2016年2月,蜜芽以战略投资家庭亲子娱乐产品悠游堂,开启了线下生态布局,当时曾宣布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在全国开设200家线下蜜芽乐园。从结果来看,线下业务的拓展并不是蜜芽的强项,悠游堂的直营店在前几年纷纷关停,只剩下一些加盟店还在勉强维系……
也有声音认为,蜜芽为快速增加营收,选择了风险颇高的直销模式,被认为有传销的嫌疑。
2017年,蜜芽推出了plus会员制度。该会员制的信息和注册入口并没有在其官网或App中直接展示,要想成为会员,必须通过介绍人的二维码扫描进入并且购买399元的商品,购买399元商品的“入门费”、“拉人头”获取奖励和佣金、邀请人可获得被邀请人销售利润的“分级提成”,无疑与《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行为定义的行径相似。
其实,在那个时间点,微商模式大行其道,类似的销售模式并不罕见。但蜜芽作为融资超过20亿的明星公司,主打此类销售模式,后期风险不言而喻。
此外,创始人刘楠将更多精力放在独立品牌“兔头妈妈”也被认为是有一些“不务正业”。2019年,刘楠把蜜芽和蜜芽旗下自有品牌“兔头妈妈”,在董事会层面做了拆分,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兔头妈妈”也开启了独立品牌之路。但“兔头妈妈”在独立发展之后,就迎来疫情的反复,线下工厂和仓库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蜜芽而言,同样有着不良影响。
之后,刘楠开始用个人影响力尝试做短视频和带货,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至少对蜜芽的体量而言,除非刘楠能够做到top10行列,不然撑不住其估值。
可以说,从小做大的路上,蜜芽是顺风顺水;但从大到强,并且能够站稳,蜜芽几乎是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虽然,其仍然保持运营,但属于它的商业传奇已经是过去时了!
行业领先者的日子都不好过母婴垂类为何难做强?
作为母婴垂类曾经的标杆,蜜芽的遭遇并不是孤例,更是母婴类赛道的普遍遭遇。
2016年,知名科技新媒体36氪曾发布独角兽报告,蜜芽曾与同行贝贝网、宝宝树一起,以100亿人民币的估值占据榜单第41至43名。那么,蜜芽的日子不好过,两位明星同行的日子又过的怎么样?
先来看宝宝树。宝宝树是母婴垂类的资深玩家,由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王怀南创办,以母婴社区作为切入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赴港被誉为“互联网母婴行业第一股”。旗下主要发展平台宝宝树孕育、宝宝树小时光构成了母婴社区社交和内容的基础,并形成了多种业务模式,其中广告、电商与知识付费为三大主要营收来源。
但是上市之后,宝宝树并没有实现一飞冲天,反而让外界更看清了母婴领域的“真相”。
2018年,宝宝树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2017年,宝宝树的总收入分别为2亿元、5.097亿元、7.296亿元。毛利分别为1.09亿元、2.7亿元、4.61亿元。宝宝树2018年上半年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广告营收为2.98亿元,占比73.2%;电商营收9027万元,占比22.2%;知识付费占比1881万元,占比4.6%。
但在2019财年,宝宝树年营收人民币 3.57 亿元,同比减少 53.1 %;毛利 2.22 亿元,同比减少 62.9 %,收入缩减了近一半;2020财年的表现同样不佳,全年营收2.12亿元,同比下降40.5%。毛利率由62.4%下降至45.5%,广告和电商收入同时减少;到了2021财年,宝宝树总营收为2.82亿元,开始增长,但在整个收入构成中,电商的收入仅为2388.5万元,更多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广告业务——也就是说,宝宝树并没有找到把用户优势转化为电商收入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说,上市即巅峰,之后股价跌跌不休、收入严重依赖广告、电商发展不利,都让人外界困惑,甚至内部一度传出王怀南“退出”的传闻。和蜜芽创办之初就带着电商基因不一样,其实宝宝树的困境在很多知名的社区身上同样都有体现,如何在维持社区热度的同时,拓展商业版图,宝宝树虽然已经尝试了很久,但成效不大。
另外一家母婴垂类的王者,贝贝网的现状同样“不堪”。
贝贝网一度被认为是母婴赛道的终极者,最后的赢家。贝贝网最初的定位是母婴电商平台,得益于移动电商的流量红利,2017年,成立3年的贝贝在母婴电商赛道里成为了第一名,年交易额达到百亿左右。其创始人张良伦一度也被视为创业英雄。
之后,贝贝网杀入社交电商,创办贝店。2017年7月,贝店正式成立,上线3个月,在双十一期间就获得了超100万的订单,在2018年3月移动AppTOP1000 排行榜月活增幅榜单中,社交电商平台贝店3月月活环比增长 133.37%——这种模式也同样有着涉嫌传销的嫌疑,但在当时看来,足够有冲击力,贝店也开始大幅度的融资,并请来刘涛作为代言人。
但就在2021年8月,多家媒体报道称,贝贝集团疑似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账款,同时,开始有大批商家剧集在贝贝总部讨要欠款,一时间,贝贝集团倒闭了的传闻开始流传。当时,贝贝仅承认资金出了问题,还在坚持运营,但很快贝店也下架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为什么随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相继落地,被认为是万亿规模的母婴市场,始终没有一个真正市值站稳百亿,营收破10亿的“小巨头”出现?
母婴垂类的理想和现实先着地的,是脸!
所有人都看好母婴市场的前景,毕竟,走入任何一个线下商场,生意最好的就是母婴店,以及亲子类,培训类的商家。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母婴电商市场规模为11000亿元。2014年至2021年,母婴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增速却呈平缓下滑趋势,2014年该行业增长率为111.39%,2021年仅为9.99%。从线上用户来看,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母婴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高达1.8亿,母婴行业线上渗透率不断提升;同时,母婴类应用涵盖的内容和功能愈加丰富,覆盖了从备孕到育儿、从知识学习到经验分享、从种草到购买的各个领域。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