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何赚钱难?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上图为,沃尔玛和亚马逊三家公司的市净率和市销率的对比情况,可以直观看到,自上市之后的市销率就不断下调,从与亚马逊同一水平不断向沃尔玛靠拢。我们也知道,市销率本就是为成长性公司所设置的,此模型更侧重于企业的增速。
市销率的下行也自然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其成长性的淡化。
再看市净率,这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最爱用的指标,是市值与净资产的比值。在此阶段中,京东市净率不断下跌,净资产对市值的杠杆撬动能力变弱。从“跌破价值线”的角度思考,市净率越低,价值股的概念越强。
就此角度分析:
其一,市场看淡的成长性,即便在“后二选一”周期内,市场并未提高性预期;
其二,从行业对比角度去思考,当下的估值模型更接近于沃尔玛,我们要从价值股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再来看的损益表情况,将研究重点放在零售业务。
将零售业务收入拆分为自营业务和平台收入(不包括物流收入),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们而言看到上图中折线是逐渐变缓的,也就是增速逐渐变缓。
2022年Q1自营类收入同比增长16.6%,当期全国实物类电商同比增长8.8%,同周期内2021和2020年的平均增速为27%,当期全国网上零售两年平均增速为15.4%。
平台类收入在2022年Q1增速为26%,同时间段的2020和2021年平均值为33%。
作为零售业头部企业,其对增长的拉动无外乎“一靠行业大环境,二靠自身经营效率”,从以上数据可以较为清晰看到,外部环境(宏观内需的压抑)对京东的总量增长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降低了企业增长预期,另一方面,在之前对“后二选一”进行分析时,我们曾乐观认为这将有利于改善损益表(服饰,时尚类品类多在开放平台中进行),企业会兼得增速和盈利性,但显然并未实现,零售的经营性利润从上年的4%降到了本季度的3.6%。
在当下,宏观方面的内需不足已经传导至,企业自身的损益表也正在承受压力,也就是说成长性和价值感此时在身上都是有所弱化的。
这究竟是何原因?为何损益表优化如此之难呢?
零售一大优势为自有物流体系,其高速配送效率构成了竞争壁垒。不过从损益表的角度去考虑,物流庞大的固定资产经营和摊销成本也是京东零售损益表的一大负担。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从2020年之后物流毛利率就处于下行通道,这就降低了零售业务的履约成本负担,换言之,零售业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优化是以物流业务的让利来实现的,亦由于自身以及其整个生态对物流业务占比巨大,也就使得物流业务无法实现市场化定价,京东物流的毛利大幅低于同类企业。
自物流独立上市之后,作为上市公司就必须要改变此状况,物流也不能一直在零售业务的羽翼之下生存,一方面物流不断强调非业务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从定价方面也在不断调整,以平衡两方投资者的信心,在2022年Q1,物流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增长至5%,也就会降低零售业务的经营利润。
其实若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影响,京东物流是可以在成长的规模效应下摊销其固定成本,但目前在总量增速收缩后,物流的成本无法分摊,就要涨价以稳定毛利率,而这也就会对零售业务的经营利润带来影响。
这也就形成了物流经营性利润率改善,零售业务此部分数据下调的局面。
在2022年Q1,集团稳定损益表的信心是相当明确,如研发费用同比下降,即便有赞助春晚这一事件,当期市场费用开支也是极为克制的,这其中既有成长性在不确定市场下的应激性反应,亦有为物流业务让利,改善投资者信心的意图。
那么,对于当下的我们又来抱以怎样的信心呢?
我们重点还是看效率,也就是企业自身能否在一个不甚友好的外部环境下,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待环境好转,价值重新被认可。
我们将年度购买用户分别与自营入与平台及广告收入进行拟合,可以发现,在过去周期内,单个用户对收入的贡献虽偶有浮动,但整体上仍然围绕在拟合线周围,且R2之高也说明了总营收与用户规模关系之密切,也即要稳定营收大盘就还是要提高获客效率。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用户与平台和广告收入拟合统计中,2022年Q1点状分布在拟合线下方,但从逻辑上推导如果结束“二选一”后可以迅速承接此部分商家增量,点状分布会不断向拟合线上方偏移,但目前看情况并不明显。
这固然可以归结于特殊情况使然,但我们起码现在不能判断京东就会是结束“二选一”的最大赢家,毕竟从行业变化演进来看,直播电商等形式的异军突起也分摊了相当部分原属于的量,也就直接验证了开发平台未来的发展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再看获客效率。
在获客效率方面,的波动就要大许多,虽然整体上仍然在拟合线周围,但也出现了2021年Q4那般严重偏离的情况。在2022年Q1又开始向下方偏离,也说明了企业对获客效率的重新重视,从管理角度思考,接下来企业减费增效的预期是十分明显的。
至此我们可以对当前现状做如下总结:
其一,当下受宏观等因素影响,在成长性和价值性等方面都有所回撤,在投资需要极为慎重,尤其在当前的情况下;
其二,物流单独上市之后,也确实增加了融资渠道,提高了集团的估值能力,但另一方面物流又很难不断压制定价定力以向零售业务输血,物流的市场化定价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方面对提高集团整体的盈利性大有裨益,但另一方面也对零售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彻底结束生态内业务子集互相供养的关系,实现良性的集体增长;
其三,企业经营效率目前处于其自身均值水平,如果要在内需回归之后企业有强力的触底反弹的行为,就要求有更加高效的经营能力,简单来说能否少花钱,多获客,强消费。
最后我们想谈谈当下消费企业乃至于整个中概的前景问题。
由于中概股多集中在2C领域,站在企业角度其资金的流入取决于:1.融资能力(包括债务和资本市场融资);2.企业经营端的现金流。
加息周期中的股市下挫,都告诉我们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融资成本,在经营端由于内需的不足,消费者付费的动力不足,就会使得经营性现金流入严重萎缩。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