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洗掉了业界的黄金良心
2019-08-29 16:38:42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谁洗掉了业界的黄金良心
在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抽检德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中存在9批次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近达两成。而此次抽查的不合格产品主要是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用消费者的观念通俗的解释就是贵重首饰分量不足,成分造假,而让消费者震惊的是此次抽查的问题商家中,就有我们十分信赖的周大生和中国黄金等知名品牌。


本次抽查结果公布后两大知名品牌都对此做出了回应,但回应的内容无法让我们看到希望。中国黄金对此的解释是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民生百货中国金店专柜私自采购的,总公司对此并不知情,所谓的整改措施也是公告加盟商整改下架,并派督导加大检查。总而言之就是加盟商的错,中国黄金不知情,以后会加强监督检查。该商家的回应或许是实情,并是在一味的推卸责任,只是给我们解释了一下问题产品出现的经过,但是该商家的声明并未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通过该声明我们可以得出,中国黄金的产品分成真品和假货两种,而辨别的方式就是问问即将购买的商家是中国黄金的总店还是加盟商,总店的产品是真品,而加盟店的产品就不一定了,完全看自己的运气。既然加盟商的产品无法保证真伪,中国黄金为什们要允许他们加盟,允许他们以次充好,为他们提供欺骗更多消费者的品牌保护?为了加盟费?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巩固中国黄金的品牌影响力?对于中国黄金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我们无从得知,加盟费用多少我们也不清楚,但是我们确实知道中国黄金是黄金界的知名品牌,各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四线的小城市,稍微有些规模的商场都可以看到中国黄金的金店,市场占有率数据我们不清楚,但是品牌确实是耳熟能详的。如今看来中国黄金的品牌到底是通过这些加盟商树立的还是其总店创造的,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是前者,那么中国黄金这个品牌是否名副其实就有待深究了,如果是后者,或许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有所期待,期待商家内部加强管理,提高品牌的信誉度。
对于另一大知名品牌商家周大生黄金的回应就更显得荒唐可笑。周大生产品存在的问题是质量偏差严重,也就是俗称的缺斤短两,分量不足。众所周知黄金都是以克为单位售卖的,此次抽查,周大生产品质量偏差过大超出法律的规定,而消费者一定是为这些虚假的重量买了单的。而周大生在官网发布声明称,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重量损耗,因店员操作疏忽没有及时更新信息,造成了重量偏差。就是说摆的时间长了,清洗磨损掉了,店员忘了更新重量了。中国黄金的背锅者是加盟商,周大生背锅的是店员。在周大生的官方回应里,我们看不到知错能改,勇于承担错误的诚意和担当,看到的是一个擅长玩文字游戏,混淆视听,偷换概念,蒙骗消费者,欺瞒社会的“大店”形象。提到周大生我们不得不提,其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黄金掺铱,产品掺假,在当时,其董事长周宗文出面道歉,称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放心。时至今日,周大生产品又被查出,分量不足的问题,作为黄金珠宝商家,产品无法保证真假,重量无法保证足重,还有什么是让消费者放心的?
出现这一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黄金等贵重商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不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大多是为提高生活水品,追求生活质量,甚至还有保值投资的需求,因此这些商家的此类违纪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就具有隐蔽性,消费者难以在现实使用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追究,商家很容易蒙混过关,这是此类商家敢于如此明目张胆违纪违法经营的根本原因;加上商场的黄金买卖交易形式简单,根本没有任何合同,只有简单的收据,消费者取证难,维权难;黄金珠宝等消费品鉴定难度高,大多数的消费者不具备相应的鉴别能力,因此盲目的相信这些大品牌等等,但是事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针对这种行业性不诚信违法违纪经营行为,绝对不是我们简简单单的一句加强管理,出台行业规范,加强监督就能解决的。店大欺客,作为消费者,更应该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才能不被欺。刘飞飞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