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文明乱象,还需依法下猛料
2019-11-07 01:25:21来源:鹿财经原创(lucaijing.com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网微信公众号
由石家庄开往上海的k233次运行至徐州到南京区间时,乘警接到15号车厢列车员报警求助,称一名醉酒旅客在列车11号车厢连接处方便,不顾工作人员劝阻,辱骂工作人员。(扬子晚报网)
近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震惊世界,“复兴号”高铁更是享誉世界,但不文明乘车事件却是屡屡频发,抹黑了中国铁路的形象,更是影响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任何不文明现象都能反映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城市居民素质的高低。不文明行为隶属于道德行为,在道德层次是“口诛笔伐”显然不能让违规者“望而生畏”,若是采用法律的手段却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典型。

作为要外出的群体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突发的事件。醉酒上车这是个人形象问题,个人形象凸显家庭教育优劣,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问题,这不仅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再则列车为公共场合并非是自家庭院,怎可任由你肆意妄为?
据事后了解,当事人孟某酒醒后矢口否认自己辱骂乘警和列车员和对其他旅客进行人身攻击的事实,声称自己喝断片了,什么都不记得了。当然这样的说辞是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若是人人都是这般,何以维护社会秩序?最终,孟某已构成寻衅滋事,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被行政拘留五日。
常说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而铁路部门对广大旅客是否也应实行“上车不喝酒,喝酒不上车”的规定,这无疑需要乘车文明现象说话。但对于醉酒闹事事件的频发,铁路部门有着一定的责任,对醉酒旅客没有做到密切关注严重者没有阻止其乘车,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旅客的乘车体验,这无疑是铁路部门服务中的疏漏。
由此可见,减少不文明事件发生,仍需要法律助力。社会文明的建设需要广大群众不断加入其中,以高标准要求自身,才能推动社会向和谐美好的方向不断前进。(陈松)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网: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