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社发币惨遭滑铁卢 还卷进了涉骗风波
2019-09-17 16:58:11来源:陀螺财经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D社发币惨遭滑铁卢 还卷进了涉骗风波
“D社创始人苟方韬涉嫌诈骗被立案调查。”尽管这一消息被官方辟谣,但相关报道还是在昨日铺天盖地地“跨传”互联网和币圈两界。
导火索在这个二次元社区发币后登陆交易所时就已点燃。
8月28日,D社生态Token“DILI”上线数字资产交易所Gate.io的IEO通道Startup募集资金后开启交易。当天,DILI从0.0024美元的开盘价一路下跌。
第二天,网上就传出DILI“涉骗”的消息,微博上出现了一份针对D社创始人苟方韬的立案告知书和警方回执照片。当时,D社和DILI项目方未对此大范围公开回应。
9月14日,腾讯、凤凰网等媒体报道D社“涉骗”,消息再度发酵。昨日,DILI价格跌破了Gate.io上的认购价0.00143美元。
这一次,D社才开始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辟谣“创始人并未被立案调查”,指出网传的警方回执单系伪造。昨日,蜂巢财经联系到苟方韬,他回应并未被立案调查,已向警方举报造谣者。
“涉骗”传言将想要区块链化的D社推上风口浪尖,DILI更是在刚登陆二级市场就遭遇了“滑铁卢”,加密货币市场对互联网转型项目的接受度正变得越来越低。
“诈骗”传言发酵DILI跌破认购价
D社“涉骗”一事已在币圈传了半个月,消息因受主流媒体关注进一步发酵。
9月13日,腾讯深网、凤凰科技等媒体援引一份报警回执和立案通知书,相继报道D社创始人苟方韬被立案调查。次日,一篇来自虎嗅的专栏文章细数了D社未兑现发币白皮书、应用场景和用户数据存疑等各大罪状。
9月15日,D社通过官方公众号文章指出,该报警回执存在多处漏洞,系伪造。由于网传的这份报警回执在公安机关的属地信息上打了马赛克,因此尚无法验证真伪。
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这份报警回执和立案告知书的照片就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出现过,照片显示,报警人名为“曹海磊”,指控“苟方韬诈骗”,后者是二次元社区嘀哩嘀哩(俗称D社)的创始人。
从网传告知书的落款时间看,当天正是D社的区块链资产DILI上线数字资产交易所Gate.io的第二天。
8月28日,DILI上线Gate.io的Startup,预期通过该IEO通道募集210万美元。最终,参与用户的认购资金涌入了7300万美元,远超预期。网传“D社涉嫌诈骗7000万美元”与这个数字接近。
昨日,蜂巢财经联系到苟方韬,他解释,7000万美元是Gate.io的用户认购数额,并非项目的实际募资数额。他一并回应,自己并未被调查,网上的警方回执和立案告知书为假,“已向警方举报虎嗅作者造谣。”
网传D社“诈骗”报警回执与立案通知
D社创始人“涉骗被查”的传闻或许能够通过苟方韬的现身得到澄清,但其区块链资产DILI的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也是事实。
DILI在Gate.io上开盘即暴跌,从0.0024美元的开盘价最低跌至0.00154美元,跌幅37%,一根大阴线竖在交易页面上,D社的“涉骗”传闻再次打压价格,DILI昨日一度跌破了认购价0.00143美元,低至0.00114美元,尽管后来有所反弹,也仍大幅偏离初始开盘价。
DILI在Gate.io开盘后一路下跌
对此,Gate方面表示,DILI系主动申请Startup的项目,Gate经过正常的审核流程上线,“开盘即下跌可能与当时大盘走势有关”。
DILI价格持续下跌已引起投资者注意,“涉骗”传闻还未清场,“D社收割二级市场”的批评又开始在炒币社群中蔓延。
D社为降成本转型区块链
发币原本是D社从传统互联网项目转型区块链平台的尝试,没想到率先在二级市场上栽了跟头。
2016年,D社以一个类B站(哔哩哔哩)的二次元社区起家,一路发展过程中,先后遭遇过版权、作品信息传播权、商标权纠纷。
苟方韬说,直到去年,D社月活用户达到了3000万人至4000万人。如果官方给出的数据为真,那么作为一个在夹在B站(哔哩哔哩)和A站(AcFun)中间生长的平台,单从增长上看,不算太差。
不过,这一数据背后是大量的运营成本投入。苟方韬称,过去两年,团队已经烧掉了7000万元人民币,“项目未融资,一直是自有资金在运营。”他说,早期作品版权要采购,也有一些视频作品存在侵权,“对方起诉后,我们都积极应诉赔偿。”
苟方韬提供了一份D社的版权采购协议
运营成本高、资金吃紧催促着D社转型,团队注意到区块链。苟方韬称,D社想要将社区打造成去中心化平台,加入Token激励,鼓励用户自发贡献内容,以此降低成本。
囿于合规问题,今年6月,D社交给了名叫InfinityEdgeFoundation的海外基金运营,苟方韬加入该基金,任中国区负责人。此后,D社在原来产品场景中增加了在基于EOS发行的Token资产DILI。
DILI白皮书显示,转型后的D社将增加游戏发行平台、原创内容、萌娘直播、二次元电商、IP众筹及艺人养成等新业务,以扩大社区内容。虎嗅专栏作者也吐槽了嘀哩嘀哩将移动App端和Web端纳入DApp的说法。
的确,当前的嘀哩嘀哩官网上还找不到这些业务的身影,App端尚未接入Token,但有一个提现功能,能提的并非DILI,而是一个D币积分。
对此,苟方韬表示,一些项目已经在展开,D社孵化的首期IP“自然调查队”已在运营,其他一些项目仍在跟进。开发初期,EOS主网性能无法承受D社所有数据上链,所以只在App上打通了Token的流通功能。
如此看来,选择先行发币上所的D社在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探索上还处于“半成品”的阶段。
“开发进度慢的原因主要是数据复杂,EOS主网在几个月前刚开发应用时显示出性能不足的问题,所以暂时只是打通了Token的流通,先供用户将已有资产提出来。”苟方韬说。
一个问题是,原生互联网的二次元用户如何接受区块链化的D站?说白了,互联网原住民如何成为数字资产的投资者?
但在D社看来,App的用户想要提现则需要注册MEET.ONE钱包,这将帮互联网产品向区块链市场导流。苟方韬称,目前已有超过120万用户从D社导入MEET.ONE。
“网转链”项目难留老韭菜
未来,更深入的问题还将会出现在D社眼前:二次元用户是否会冲着激励进行内容创作或者分享?这些激励的价格支撑将来自何方?拉盘的投入或许并不比原先的运营成本低,这部分资金又从哪里来?210万美元IEO渠道募资可能远远不够。
相比传统股权融资、退出要走的背调、谈判、权利义务合同等层层环节,在币圈,直接用Coin兑换Token、二级市场变现的融退路径显得快捷、便利。
资金吃紧的互联网企业们瞄准币圈也就不算奇怪。ICO火爆时,迅雷、天涯、暴风等一批颤颤巍巍的互联网遗老都走上了发币融资的道路,最终一地鸡毛。
今年IEO风行后,一些传统互联网转型区块链的项目抓住机会上车。尽管有交易所背书,一些项目自身也宣称带着不错的用户量,但在市场在一轮一轮教育下,老韭菜已不再轻易为它们买单。
6月,音乐应用Musiclife代币MITC登录新兴交易所币市的别墅计划,还没上线就遭遇了首席增长官马佳佳不齿团队宣传手段而退出的闹剧。远低于私募价格的认购价令仅MITC上线后呈现出“暴涨180倍”的效果,现在看,0.0065美元的报价仍是私募价的65%,不知当初的私募投资人们做何感想。
转型或增加区块链业务已成为不少传统企业探索新场景的一个趋势,Facebook的入局又搅动起互联网项目的“发币春心”,但即便是如此巨头也仍在监管的压力下缓慢推进,“灰”着的“网转链”项目们到底能走多远更是未知数。
对于那些资金紧张、想着进币圈发币融资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偶然闯入”还是“蓄谋已久”,监管和落地场景的伪实现都是它们“多灾多难”宿命写照。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