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能自动系鞋带的Nike 鞋 文体两开花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一双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370元)的耐克鞋,卖点在于自动系鞋带的黑科技,在噱头和浮夸的质疑声中,霸占了科技圈、潮流圈的头条。
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多花两千块买双篮球鞋?断网了是不是就不能用了?消费升级已经达到了为虚荣心付费的程度了吗?耐克为什么坚持做这个来自未来的系列?带着这些问题,先走进这双鞋背后的黑科技。
并非首款自动系带鞋
在1990年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 2》中,有一个“自动系鞋带”的场景,刚穿越到2015年的主角Marty McFly找到了一双Nike Air Mag滑板鞋,在McFly踏地的瞬间,球鞋的鞋带自动系好,并根据他脚的尺寸自动调整了松紧度。
10秒钟的片段,让全人类憧憬了26年。当时间真的来到2015年时,这款鞋并未像电影中那样出现,这可急坏了耐克的产品经理。
2007年,由Air Jordan设计师Tinker Hatfield牵头的设计小组,将这款可以自动系鞋带的球鞋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并在2016年10月正式对外发布了现实版Nike Air Mag。
不过虽然Nike Air Mag上呈现了自动系鞋带的概念,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Nike首款能自动系鞋带的球鞋。
实际上,在Tinker Hatfield开发Nike Air Mag的同时,耐克在2010年申请了球鞋自动系带的技术专利,并且在2016年上半年发布了首款能自动系鞋带的球鞋Nike HyperAdapt 1.0。
Nike HyperAdapt 1.0通过电池、马达和传感器实现自动系鞋带功能,用户穿上球鞋后,压力传感器驱动马达,马达收紧鞋带到最合适脚型的松紧度。同时,传感器也会记录并根据用户的体重、行走重心来对球鞋松紧进行微调。
2016年的Nike Air Mag在HyperAdapt 1.0的技术基础上增加了“Adaptive Fit”自适应系统。这个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动作变化自动进行松紧调整,进一步地考虑到运动人士的穿戴习惯。比如在剧烈运动后,太紧的鞋带会造成血液流通不畅,这时球鞋便会自动调整鞋带松紧,让穿着更舒适。
但是Nike Air Mag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实现量产,原本5000美元的售价在限量发售的情况下失去意义,这双鞋的售价一度炒到10万美元。因此,这款产品将梦想变成现实,又把现实变成了很多人的梦想。
Adapt BB的黑科技
2019年1月17日,Adapt BB发布,不需要再承担致敬电影的任务,所以最大的改善在于设计不再浮夸,而更像一双正常的篮球鞋。实际上,Adapt BB的外观比耐克现有的运动鞋都要普通,只有鞋底两个小灯宣示着它350美元的身价。
而在看似普通的外观之下,隐藏着更多的科技部件:陀螺仪、电动马达、加速度计、蓝牙模块、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型控制器、无线充电线圈以及一个容量505毫安时的电池。听上去很高端,有种文体两开花的错觉,但原理其实很简单。
Adapt BB实现自动系鞋带的原理与Nike Air Mag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引擎模块,不但更加智能化,还便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模块化的设计延长了产品寿命,驱动模块像过去手机的电池一样可以随时更换。
不过,Adapt BB最大的黑科技在于驱动模块内的蓝牙模块,让球鞋与智能手机实现互动。这个功能的加入,让这款产品真正成为了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手机后,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来调整鞋带的松紧度。app内有运动、热身、日常三档可选,还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而传感器会记录用户的喜好设置,在下次穿着时会默认喜好设置自动系好鞋带。
Nike智能系统高级工程总监Jordan Rice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表示,球鞋自动系鞋带的同时,驱动模块会发出两种声音告知用户当前的电量情况,如果电量高于20%,球鞋会发出流畅的电传马达声;当电量低于20%,球鞋会发出低沉的声音提醒用户充电。球鞋会搭配一张无线充电毯,理论续航时长在10-14天之间。
运动品牌玩不转智能可穿戴设备?
2018年,耐克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逆流而上。1月初,阿迪达斯宣布解散其硬件部门,退出独立研发生产可穿戴设备领域,将其商城应用以及运动健身应用作为公司数字部门的重点。安德玛也宣布不再生产互联健身产品UA HealthBox,退出了可穿戴设备市场。
运动品牌巨头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实际上有迹可循。首先,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虽是运动用品,但其本质是电子产品,需要很高的研发成本与技术水平。对于没有电子设备研发基因的运动品牌来说,独立研发的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可观的收效。其次,技术背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不断涌入,迅速抢占了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市场空间。
同为头部运动品牌,耐克在智能可穿戴领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2016年,耐克亮相苹果发布会,双方合作推出了运动款Apple Watch。但实际上,双方的合作开始于十年之前。2006年的7月14日,苹果和Nike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Nike + iPod的运动套件,通过无线的方式,内置在Nike跑鞋里的芯片与iPod连接在一起,使用户能够在运动时通过iPod获得并记录其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心跳、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这也是全球的第一代可穿戴运动设备。
2015年,耐克与NBA达成合作,成为2017-2018年所有NBA球队赞助商。以球衣上的标签为引,耐克推出了智能球衣Nike Connected Jersey,让球衣能与手机APP“NBA Connected”互动。虽然并没有太大用途,但耐克为NBA球衣打上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标签。
在一系列布局背后,是耐克连年增长的营收在背后支撑。
2018财年,耐克集团营收达到36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剔除汇率因素增长4%;其中,耐克品牌(包括耐克和Jordan Brand)营收达到345亿美元,增长5%。
2017年10月,耐克公布的发展预期调整中提到, 2016、2017财年总收入平均增速8%,耐克预期未来五年的收入将以每年高个位数(6-10%)的增速发展。
浮夸的务实
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布局的背后,是耐克继续称霸运动产品市场的野心,而面对头部品牌的冲击,技术是永恒的源动力。
这款350美元的产品,虽然其卖点仍旧浮夸,但其意义远不止这些。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新技术问世,但总要有人把技术变成产品,才能知道一项技术真正的想象空间与实际价值。在这方面,科技企业责无旁贷。随着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必然会带来技术的突破与成本的下降,最终找到最适合用户的应用方式,并将价格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Adapt BB是个很好的例子。相比于无法量产导致售价过高的第一代产品,Adapt BB在实现量产、增加科技含量的同时将价格拉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群体。
在运动品牌市场上,耐克已经站上了鄙视链的顶端。如果其他品牌对于这个表达方式有任何不满,也希望其他品牌保持不满,请将情绪发泄在自己的产品上。
市场永远鼓励竞争,当其他品牌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时,也许我就能买得起了。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