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序波博士:孤独会让老人“变糊涂” 节后也别忘了多给亲人打电话

2019-02-20 19:41:19来源:搜狐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赛序波博士:孤独会让老人“变糊涂” 节后也别忘了多给亲人打电话

  元宵过后,年就算过完了。城市迎来了返工潮,人们也从高度兴奋、热闹的春节假日回归到平静、日常的生活。日本独协医科大学医学部特任教授赛序波提醒,节后也别忘了多给长年独居的亲人打电话,以免热闹过后,他们的生活无所适从。他指出,高龄者的认知障碍,除了主要的疾病原因外,环境原因同样重要。其中高龄者的孤立是引发以及使其加重的重要要素。

  孤立是很多现代老人的生活特点:年事一高,兴趣、行动、知识以及话题等会与周围发生差异。节奏不同、话不投机、城乡结构的变化、外出减少、社会交流减少、刺激减少,这些会更进一步加深孤立,使老人的社会认知、环境认知、空间认知、事物认知等能力下降,导致与人接触、见面时都会觉得疲劳、窘迫。
 
  如何帮助认知障碍的高龄者?
 
  赛序波指出,有些疾病带来的认知障碍,很难预防。但合理用药、环境的早期介入,可以很大程度上制止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展。作为家属或是相关护理人员,能做到的首先是不让认知障碍的高龄者被孤立。具体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1.与其他人同样对待
 
  即使老人出现了一定的认知障碍症状,照护者也应该在态度上与其他人同样对待,语言、态度与对待其他人相同。过分地当成老人或病人反而会增加其孤独感,加重症状。
 
  2.让老人分担家务和职能
 
  老人在家庭或养老设施中,老人的作用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很重要。被需要、起作用、被重视是老人的生存欲望、自我价值体现和生活紧张感的源泉。
 
  老人是生活的主体,老人的身边事物料理,尽可能由老人自己完成,家务也应尽可能让老人参与,不要因速度慢、做不好等原因,剥夺他们参与的机会。不要越俎代庖,让老人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3.增加老人与他人的交流
 
  交流有很多作用。包括家庭内、也包括邻居和友人。存在感、回忆、疏通、刺激和会话,既可以刺激大脑也可以舒缓情感、安定情绪,尤其是可以避免孤独。交流的方式很多,交谈、娱乐、游戏、趣味学习等等,交流兴趣和交流愿望的唤起和维持,稳定的交流环境都很重要。
 
  4.帮助老人确认自我意识
 
  患有认知障碍症后,患者对于自己是谁、自己的存在、时间、空间、季节、社会关系的认知等都会出问题。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如搬家、装修、入院甚至是变更家具后,都会使患者不知所措。
 
  所以,如何维持认知障碍老人熟悉的环境,包括旧照片、旧家具、旧物品等物品陈设都对老人很重要。不要以子女的价值观来取代老人的价值观,不要随意搬动、处理老人的物品。如果要入住养老机构或长期入院,最好在新环境中摆放一些老人的个人用品。
 
  5.为老人选择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
 
  视听是与认知和对外交流的通道。如果使用的不合适,会加重症状。
 
  6.为老人定制合适的健康管理方案
 
  首先是饮食管理。老年人食量减少,饮食中的糖分、盐分一般要减少,蛋白质可适当增加。
 
  注意预防感染。临床上可见老人在肺炎、流感、胃肠感染等疾病导致的卧床或入院后,会突然出现或加重认知障碍病情。
 
  预防摔倒,防止骨折。高龄尤其是高龄女性,普遍骨质疏松,摔倒后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和腕骨骨折等,往往会因此引发认知障碍。
 
  注意肌力的维持和脑力的维持。可以通过运动、散步、康复训练、脑力锻炼等方法。
 
  7.尊重认知障碍的老人
 
  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也依然存在自尊心,对于日益低下的身体能力总是觉有不安,很容易陷于深深的孤独之中。他们对于他人的语气和态度有时很敏感,害怕失败,害怕出错,一句不很经意的话会使老人心里受伤和不知所措。“你怎么又这样了?”“你怎么敢吃完饭又问什么时候吃饭了?”“刚才不是刚告诉你了吗?”等等语言都会让他们紧张,感受到伤害。不要以为老人得了认知障碍,照护者说话就可以不必在意,说了也不要紧,说了也不会明白,这是错误的。即使不是语言,一个眼神、态度、语气、语调、甚至无视,都足以导致认知障碍老人心理上的拒绝,加重认知症状。
 
  周围的相关人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身边亲近的人。因为近,往往态度和语气上不太注意,加上过去的纠葛的情绪困扰,往往更容易犯错误。
 
  照护者应该理解老人的孤独感,理解老人忐忑不安的心理,理解老人的动作节奏,不能因动作和反应的缓慢,而否定其人格。要知道所有老人在漫长的人生中,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和尊严。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