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ETC 用户累计突破1 亿 它能成功吗?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全国ETC 用户累计突破1 亿 它能成功吗?

根据交通部消息,截至 8 月 4 日,全国 ETC 用户累计突破 1 亿。
政策利好下,ETC 是今年交通界当之无愧的 " 宠儿 "。为了推广 ETC,现在汽车用户不仅能免费安装 ETC,而且安装后还能享受不低于 5% 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虽然 ETC 的普及始于高速公路,但其野心绝不仅限于此,下一步,ETC 还想进军城市,吞下城市智慧停车,甚至是汽车后服务市场。
但它能成功吗?
隐藏的礁石
用 " 疯狂 " 来形容 ETC,一点都不为过。
一方面,是 ETC 企业的 " 疯狂 "。ETC 企业纷纷希望抓住这次政策的红利,一改以往 ETC 业务的颓势。根据交通部 7 月 29 日的消息,全国 ETC 用户累计达到 9780.43 万,已经完成发行总任务的 51.25%。据剩余发行任务计算,2019 年剩余的 155 天,平均每天需发行 60.03 万。得益于猛增的销售订单,ETC 龙头企业金溢科技今年上半年预计能实现 " 扭亏为盈 ";另一家 ETC 头部企业万集科技上半年 ETC 业务的营收同期增长 138.76%,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业务。
另一方面,是承担了发行任务的银行、运营商的 " 疯狂 "。为了填补接下来每天 60.03 万的发行空白,同时也为了抢占 ETC 客源,银行纷纷推出优惠内容各异的营销方案。甚至出现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有银行找寺庙僧侣为 ETC" 开光 ";还有推广人员直接穿印有 " 稽查 " 字样反光背心,在高速路收费站前拦车推广 ETC ……这些做法让 ETC" 疯狂 " 的形象进一步发酵。
但是 " 疯狂 " 的背后,隐藏的是 ETC 对前途的忧心忡忡。
ETC 曾经 " 触礁 "。2015 年,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高速公路 ETC 在年底前要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引发 ETC 销售热潮。但在改造收尾后,制造商业绩迅速下滑,市场大打价格战,陷入低价竞争的 " 囹圄 "。
ETC" 触礁 " 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过分依赖政策,二是缺乏持续的 " 造血 " 模式。根据安信证券测算,今年和明年的 ETC 市场规模能达到 90.5 亿元,市场看似很大,但设备销售是 " 一锤子买卖 ",即便有后续的更换维修服务,其市场空间也极其有限。
此外,大部分车主只在高速公路缴费时才会用到 ETC,ETC 的使用频次很低,能够延伸的服务也很有限。
ETC 急需拓展自己的应用场景,并尽可能地往下游延伸自己的产业链。于是,ETC 将目标转向城市,一场 ETC" 进城记 " 奏响序曲。
巨大的诱惑
城市停车是 ETC 瞄准的一块 " 肥肉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7 年我国智慧停车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80 亿元,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200 亿元。
对于拿下智慧停车的市场,ETC 企业似乎信心满满。金溢科技市场部总监吴攀在参加由亿欧主办的 GIIS2019 中国智慧城市峰会演讲时曾提到,从技术和应用的层面看,从 ETC 高速切入到路侧停车,再到路内停车是非常好的过程,结合政府强制性推进,他相信未来停车场,ETC 在交易占比能够达到 90% 左右。
政策的支持是 ETC 企业信心的来源之一。今年 6 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指出 2020 年 12 月底前要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 ETC 服务全覆盖。

而除了停车以外,汽车后市场也是 ETC 企业觊觎的领域。根据菁葵投资的《2018 中国汽车后市场研究报告》,2018 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突破 1.3 万亿。
汽车后市场比智慧停车更具诱惑力。从停车到车后,这条线路并非 ETC 首创,智慧停车企业已经有过尝试,但一直不温不火。ETC 进入汽车后市场的信心,在于 ETC 特殊的身份。ETC 录入了车辆和车主信息,可以说拥有一张车辆的身份证,ETC 企业认为,掌握了更精确的用户信息,便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还能打造推送更完备的汽车后商城。因此,虽然他们走的是智慧停车企业进入车后市场的 " 老路 ",但他们相信会走出不一样的结果。
但无论停车还是车后,都早已有成熟玩家布局,ETC 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不同的声音
ETC 野心勃勃,但在新的领域,它可能还没资格 " 排资论辈 "。
" 除了交通部要求的特定场所,我没看出业主要将停车场改造成 ETC 停车场的必要。" 腾讯战略投资的智慧停车企业——科拓股份 CEO 孙龙喜对亿欧说。
ETC 想进军停车这一场景,面临的第一大难关是成本问题。要让停车场变成 ETC 停车场,首先需要在停车场安装 RSU(路侧单元)。而相较于成本价仅 80 元左右的 OBU(车载单元),一台 RSU(路侧单元)的价格几乎是 OBU 的上百倍,价格上万。
通常购买停车设备的是停车场业主方,包括小区物业、政府事业单位、购物中心甚至个人,这些主体未必愿意放弃原本已经 " 够用 " 的车牌识别技术,转而花费更大的价钱去做改造。
" 视频识别的方案已经很好用了,如果不好用,改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比 ETC 更好用,就没改的必要。" 孙龙喜进一步补充。
爱泊车是一家城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研发商,主打高位视频车牌识别技术。爱泊车总裁刘武战认为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
" 我们认为,ETC 可能会对路外封闭式停车场带来积极影响,但是对路侧停车不会有大的影响,更不会根本性改变现有格局。ETC 仅仅是识别注册时的车辆信息,无法实时看到当前的车牌和车型,数据不全,在取证上有先天不足。" 刘武战接受亿欧采访时说。
但是,他同时表示会密切关注 ETC 的推广情况,不否认未来会将 ETC 作为一个重要支付手段,融入现有视频图像产品体系。
而对于 ETC 想进入汽车后市场,质疑的声音就更大了。一位从业者告诉亿欧,虽然 ETC 掌握了所有车辆和车主的信息,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能掌握这些信息,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汽车后市场有过 " 大动静 ",但最后也没有成功的项目。" 汽车后市场看起来很大,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
这位从业者认为,想进入汽车后市场并不难,但目前也没看到哪家企业特别成功,也没有找到能复制的成功案例。ETC 想要进入汽车后市场,到最后很可能也是 " 雷声大雨点小 "。
未知的未来
那是不是意味着 ETC 的 " 进城 " 挑战终将失败?
这样的结论或许过于武断。首先,ETC 是 " 进城 ",并不是 " 侵占 ",更多地是补充原有市场的不足。比如在智慧停车市场,除了政策提到的大型交通枢纽可能会采用 ETC 外,城市中大量的、分散的商业和住宅停车场,很可能还是会继续使用视频技术。
另一方面,ETC 企业也在寻求融合之道,推出了 "ETC+ 视频识别 " 的双模识别技术,解决了车牌识别防伪能力差、识别率不高等管理漏洞,也让 ETC 能更温和地进入停车管理的市场。
但 ETC 企业必须要清醒认识到," 进城 " 路上,能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极其有限,必须改变思维,与更多的 B 端合作,才能让 ETC 的使用场景和延伸范围进一步扩大。"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让各方更有热情去推广 ETC 技术在停车场的应用。"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邹受天,在一场 ETC 停车论坛中这样说道。
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今天,只有能够为 B 端创造足够大的价值,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ETC 想要 " 进城 " 亦如此,在城市这个战场上,利益方众多,高速公路上的 " 政策福利 " 难以出现在城市中。走出对政策的依赖,真正去挖掘市场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唯有如此,ETC" 进城 ",才能够一路平坦。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