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高德,美团打车的“聚合模式”能走多远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转角遇到高德,美团打车的“聚合模式”能走多远
2017年底,美团方面突然宣布进军网约车市场,让行业着实热闹了一番,彼时各种声音也在猜测凭借美团的影响力,是否会撼动滴滴在行业中的地位。不过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之后,美团打车的业务范围依旧停留在沪宁两地,而财报中也显示,其网约车业务给美团带来了不小的亏损。
因此美团似乎有意将打车业务转型,不再坚持自营,而是做起了更为熟稔的“平台”运营。
日前有消息显示,美团打车将在上海与南京率先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服务商,让用户可以通过美团App一键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据我们实测发现,目前上海区域的用户已能通过美团App进行不同平台网约车的呼叫。
根据美团方面公布的信息,这种“聚合模式”还会在其他城市逐步试点,并与当地取得合规资质的出行服务商进行合作。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新模式下,美团打车作为平台连接优质运力和海量用户,把互联网平台在用户需求理解、场景智能识别、交易技术架构、大数据实时预测等方面的能力开放出来”。同时美团方面也强调,新模式侧重通过技术投入推动用户体验,不会涉及大额补贴。
且不说美团打车转型所带来的影响如何,这一决定至少目前来看非常理智——现阶段坚持“自营”网约车平台几乎没有意义。
【“自营”代价太高,转型“第三方”也不失体面】
把时间拨回到2017年冬季,美团摩拳擦掌准备进入网约车行业大干一番。当时曾有相关报道称,美团打车为了能更快速吸引用户及车主准备了10亿美元,而随后美团与滴滴在南京市场的狭路相逢,也确实给了媒体足够的话题。
但遗憾的是,美团的想法虽好,但可惜生不逢时。彼时网约车新政正逐步落地,对于平台来说,必须在相应城市中拿到“三证”才能合规,而美团的反应显然慢了好几拍。而在此前美团打车意图进入北京市场之前,被北京市交通委因“不具备网约车经营资质”问题进行了约谈,令其进入北京市场的时间一再延后。
而在各网约车平台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三证的疯狂“收割”之时,美团依旧以网约车前期的发展经验,试图烧钱铺开市场。但在2018年3月21日,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联合约谈“美团打车”所属的“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其“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美团在财报中也对打车业务发出警告。据财报中显示,2018年全年亏损净额达85.2亿元,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收购摩拜的影响,但财报中也着重提及网约车业务为公司带来了大量亏损。这使得美团在这一业务上或将很难再“有钱任性”,而美团也曾通过内部信表示,不会对网约车业务进行扩张。
因此退而求次,做网约车“聚合模式”的平台,似乎也是一种不失体面的让步。
【新对手高德,却同样棘手】
从自营网约车平台到采取“聚合模式”,虽然这或许预示着美团与滴滴之间紧张的竞争关系得到缓和,但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意味着美团多了一个同样棘手的竞争对手——高德地图。
作为一款国民级的导航App,2018年高德就宣布将深入用户出行领域,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嘀嗒出行等九大网约车平台,用于满足用户多个网约车平台+多种车型自由组合使用,并展示出每个平台的预估价格以供参考,也被业界俗称为“一拖九”。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高德算是比较成功的实现了“一键全网叫车”。在定位所在地与目的地之后,就能够呼叫包括出租车、经济、舒适、商务,以及豪华等各类网约车服务,且预估价格清晰。而对于接入的网约车平台来说,高德也有一项致命的吸引力——高频日活。
2018年10月1日,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在内部信中表示,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成为国内 DAU过亿的出行平台。因此对于接入的首汽和曹操等网约车平台来说,有了这一流量入口不仅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还实现了与行业巨头滴滴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效果。
【出行若不想沦为鸡肋,美团还需找准定位】
再转头来看目前在上海及南京上线聚合功能的美团打车,无论是界面还是平台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均基本与高德地图保持一致。
在抛开差异化这一选项之后,美团与高德地图之间的竞争,也将变成单纯的“拼肌肉”。目前,美团打车上有曹操、首汽、神州、美团网约车这四家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就网约车品牌接入数量而言,显然高德更具优势。不过,最关键的不是接入平台的数量,而是用户是否会想到通过这一App去使用网约车服务。
在这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高德地图所具备的优势,在其1亿日活用户中,显然大部分是有出行需求的,这将极大提高用户使用【打车】服务的转换率。相比之下,美团以往积累的口碑令用户在“吃喝玩乐”时会打开App,但是是否会有出行需求则很难判断。从这点来看,美团若想在出行方面有所作为,现阶段应加大力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才行。
然而,这次美团将重点放在了“技术”上,且没有推出补贴活动。这一行为恐怕更难让用户在需要使用网约车服务时,联想到美团App。而如果美团不能给合作的网约车平台带来更多流量,那么这一入口也就距离变为鸡肋不远。届时,无论是从美团、用户、网约车平台三方来说,这一打车业务依旧难言“成功”二字。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