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研究又有新突破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燃爆互联网
2019-06-19 18:56:54来源:环球Tech编辑:鹿鸣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青蒿素研究又有新突破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燃爆互联网
自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如图)发现青蒿素以来,她和她的科研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17日被中国官方媒体称为放“大招”。据报道,屠呦呦团队还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到底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具有哪些重大意义?又会如何进一步拓展青蒿素应用前景造福全球呢?《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
青蒿素研究又有新突破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说,自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但一旦疟原虫普遍对其产生抗药性,后果将十分严重,全世界科学家都非常担心“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针对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抗药性”的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
台湾中时电子报17日报道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报告表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究其原因,除了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蒿素抗药现象。
据新西兰《先驱报》17日报道,经过3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屠呦呦团队的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目前已由国际 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表示,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治疗红斑狼疮潜力巨大
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相关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临床试验一期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该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临床试验一期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事件,验证了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二期。”
张奉春表示,红斑狼疮作为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分为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亚型。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现在开发出来的药物很难完全对症下药,因此,总有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次临床试验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新的补充治疗手段,在现有治疗药物基础上可进一步缓解红斑狼疮病症。”
屠呦呦说:“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据媒体报道,6月17日晚,上市公司昆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项目目前尚处于临床二期患者入组阶段,该新药研发是项长期工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专家:此成果意义重大
海南省传染病医院副院长、感染病医学中心副主任林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然界中,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是不可避免的,疟疾同样会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即对抗疟药产生耐药。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基本控制了疟疾,目前国内疟疾多数病例属于“输入性”。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疟疾已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减少了疟疾药物的研发投入,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没有新抗疟药物出现。针对这一现象,世界卫生组呼吁,更多公益基金投入到疟疾药物的研发当中。
“本次青蒿素抗药性机理和应对方案研究,是青蒿素的持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屠呦呦一直强调青蒿素没有预防疟疾作用,滥用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但学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抗疟机理正好做出了回答。作用机理表明,只有疟原虫在人体内大量破坏红细胞,释放出较高浓度的血红素时,青蒿素才能被激活,并与疟原虫体内的蛋白结合,使其丧失活性。而在正常红细胞中的血红素,由于被牢牢结合在血红蛋白中,是无法激活青蒿素的。因此,青蒿素不能预防,只能治疗。这一机理的发现,对揭示其他中药作用机制也有很好的启迪。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