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灵魂人物”乔布斯:人人都以为他是独狼 其实他是管理大师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此后,在开始“丽萨”项目时,有一名叫比尔•阿特金森的程序员给这个项目注入了活力。他是神经系统科学专业的博士生,最初受邀加入苹果的时候,他表示拒绝。但当后来苹果公司给他寄去一张不可退票的机票, 他决定用上这张机票,让乔布斯设法说服他。
“我们正在创造未来,”乔布斯在长达3个小时的劝说接近尾声时表示,“想象一下在海浪的最前端冲浪是什么感觉,一定很兴奋刺激吧;再想象一下在浪的末尾学狗刨游泳,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来苹果吧,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阿特金森最终选择加入。
这只是乔布斯在用人上的一些例子。他的情感理解能力超强,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阅人能力,可以看出他人心理上的优势、弱点以及不安全感。他能在别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击对方心灵最深处。他凭直觉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在说谎还是真的知道一些事情。这让他成为了哄骟、安抚、劝说、奉承、威胁他人的大师。
在对人才的评价上,乔布斯认为一个人不是“天才”就是“垃圾”。乔布斯对招聘流程有着严格的控制,目的是招到具有创造力、绝顶聪明又略带叛逆的人才。他的急躁、缺乏耐心和对身边人的粗暴态度今人皆知,他用这种方式避免公司发生“蠢蛋大爆炸”:如果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过于礼貌,会导致那些平庸的人可以舒服地呆在公司混日子。“如果你想建设一个由一流队员组成的团队,就必须耍狠。”
“我最擅长的就是发现一批天才,然后和他们一起创造东西。”他曾经这么告诉媒体。
激励大师和领军大师
乔布斯有一项评价不那么好的能力:就是将个人魅力转化为说服力,通过个性的力量进行劝诱、胁迫以及扭曲事实,它被称为”现实扭曲力场”能力,这个词源于电影《星际迷航》。
一个很早期的案例是,1975年,在乔布斯还在雅达利公司工作时,他让沃兹尼亚克创作一款名为《爆发》的游戏。乔布斯当时的老板诺兰•布什内尔,把乔布斯叫进办公室, 在自己的小黑板上画出了草图,然后叫他去设计。布什内尔告诉他,如果使用的芯片少于50个,那么每少用一个,就会有一笔奖金。
“这样的一款游戏需要耗费大多数工程师几个月的时间,”沃兹尼亚克回忆说,“我觉得我肯定完成不了,但史蒂夫让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于是他接连4天没有睡觉,完成了任务,而且沃兹只用了45块芯片。
现实扭曲力场的根源在于乔布斯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世界上的规则都不适用于他。他认为自己可以无视规则的信念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深深植根于他性格中的叛逆与固执。他觉得自己很特别:他是被上天选中并受到启示的。他认为有一些人是很特别的,比如他自己、爱因斯坦、甘地以及他在印度遇到的那些导师。
同时,与这个能力相随的,是他鼓舞人心的能力。
他向苹果的员工们注入了一种持久的激情,鼓励他们创造超越人类想象的产品:他给他们带来信心,带领他们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乔布斯和家人、同事很亲密,苹果公司的重要员工在苹果待的时间比他们在其他公司服务的时间更长,他们对乔布斯也更加忠诚,尽管其他公司的老板比乔布斯友善、和蔼。很多创业者没看到乔布斯如何凝聚员工的忠诚度,却只效仿他粗暴的一面,这是危险的错误。
乔布斯曾说过:“当你拥有一群很优秀的员工,你不用像对待婴儿一样哄着他们。给他们定下伟大的目标,他们就能完成伟大的成就。如果你问任何一位Mac团队的员工,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乔布斯还很重视团队之间的互相沟通。
乔布斯认为:“这个网络互连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认为好的创想能够由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完成,这种想法太疯狂了,灵感来源于自发的会面和随意的讨论。你可能撞见某人,问他:你们在干嘛?他告诉你正在做的事,然后突然你就会‘哇哦’,各种奇思妙想都涌现出来。”
乔布斯痛恨正儿八经的展示,他喜欢随意地面对面交谈。每周他都会召集管理团队,在毫无议事日程的情况下讨论新想法。每周三下午,他会跟市场和广告团队进行同样的会议,而且这些会议严禁使用幻灯片。
虽然乔布斯天性独裁专制,从不寄望于共识,但他却着力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合作的文化。很多公司都在力求减少会议,乔布斯却独独相反:每周一是高管会议、每周三下午要开营销战略会议,此外还有无数的产品评论会。他不喜欢用PPT,也不喜欢正式的讲话,他坚持让所有参会者一起讨论问题,利用各方优势,听取不同部门的观点。
乔布斯曾经历过两次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它们都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旧金山湾区。作为一个爱好艺术、吸食迷幻药并追求自我开悟的叛逆分子,那段时光造就了他个性中嬉皮和离经叛道的一面,而这一面中渗透着他的商业和工程天分,使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着那种“饥渴与天真”的状态。
乔布斯将他的叛逆和反主流文化的色彩淋漓尽致地倾注在苹果产品的广告中,在重返苹果公司后,乔布斯参与编写了“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我们认为他们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试图传递给外界的产品文化,也是苹果的内部文化和价值观。
苹果的很多员工也意识到,尽管乔布斯有喜怒无常的毛病,但他非凡的魅力和团队影响力,足以引领大家改变世界。
细节大师和战略大师
在乔布斯的种种性格中,还有他对企业从小到大的强控制力,这些控制和远见,最终使得苹果成为一家创新不断且经久不衰的企业。
当乔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他就会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样。有时候,他不仅能对别人扭曲现实,甚至对自己也可以。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当时的苹果正在生产不同系列的电脑和外设产品,其中包括十多个版本的Macintosh,整个产品布局十分杂乱随意。在长达一星期的产品总结会后,乔布斯终于忍无可忍。
“够了!”他大喊,“这太让人抓狂了。”他抄起一只记号笔,光着脚走到一面白板前,画了一个二乘二的表格宣布说,“这才是我们要的,”在两栏的顶端,他写下“消费者”和“专业人员”,在两行的前端他写下“桌面”和“便携”。他告诉团队,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生产四个伟大的产品,表格的每一格代表一个产品,其余的产品应该全部取消。
通过让苹果聚焦于生产四种电脑,乔布斯成功地拯救了苹果。在他回归的第一年,乔布斯裁掉了3000多人, 扭转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到1997年9月乔布斯成为临时CEO时,之前的一个财政年度苹果已经亏损了10.4亿美元。在经历了两年的巨额亏损后,苹果终于在该季度赢利, 获得了4500万美元利润。1998年整个财年,苹果实现了3.09亿美元的臝利。
“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等重要,”乔布斯说,“这道理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产品。”
重新掌权后,乔布斯每年都会带着公司最重要的100个人去集训。在集训的最后一天,他总会站在一块白板面前问道,“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十件事是什么?”
大家会互相争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乔布斯把他们的想法一一写下来——当然也会划去那些他认为愚蠢的点子。在一番竞争排名之后,最终产生一张有十个提案的榜单。最后,乔布斯把单子上的后七个一笔划去,说:“我们只做这三件事。”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