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人员密集调整,京东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鹿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架构、人员密集调整,京东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不进则退”,用在互联网公司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改变、进取、创新、调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意味着:随时会被赶超,谁不能例外!
最近,京东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动作,组织架构升级、淘汰10%的高管、京东职能部门优化……这让业界感觉:京东怎么了?京东真的要变了吗?未来的京东要变成什么样子?
京东遭遇大幅度架构、人员调整
刘强东意在布局“产业互联网”
自去年11月跌至谷底之后,过去的几个月里京东股价一直在稳步回升。投资人心知肚明,京东的基本面给人以充分的信心。
今年2月底京东披露的年度财报显示,2018年京东全年交易总额(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348亿元人民币,连续5个季度实现单季收入破千亿元;全年净利润达35亿元,并实现连续12个季度的盈利,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既然京东的业务是健康的,为什么要做出大的组织与人员调整呢?变化始于2018年7月,京东商城宣布实施轮值CEO制度,由京东集团CMO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全面负责商城日常工作的开展,这无疑是刘强东的放权。
果然,2019年初京东明确了“小集团、大业务”的治理结构,京东零售、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三大核心业务全面亮相,再加上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AI和海外等业务,京东集团已形成全面的布局,全面从“零售”向“零售+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
明眼人已经看出,京东的这一转型,背后的业务逻辑是要实现从“ToC”向“ToC+ToB”的转型,这也是众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升级的大趋势。京东过去十几年积累的供应链、物流、技术、服务等核心能力,除了满足自身的业务需要,更要对外开放,帮助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一场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华丽转身。
祛除“大企业病”从高层先下手
京东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腾讯、阿里、百度等几家互联网的龙头也都看到了。或许过不了多久,刚刚争夺过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巨头们就要为争夺产业互联网的“船票”而大打出手。
于是在京东零售集团的开年大会上,京东零售即明确提出了零售板块大中台建设的目标,将过去十几年积累的专业化能力沉淀,做好对前台的赋能和支持。除了承担数据、搜索、产品、系统的技术中台之外,京东零售还大力开展供应链中台的建设,在自营、开放平台和生活服务三种不同供应链形态下布局相应的能力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壁垒。
有业内人士分析过,与BAT相比,京东在产业互联网跑道上并不落下风,甚至在很多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目前京东集团旗下已成长起包括企业业务、新通路、智能供应链、智能城市、企业金融、企业保险、开放物流、IoT、云计算、AI、AR/VR等众多企业级业务,形成了包括从底层物联网/物流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到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客户端场景解决方案在内的完善企业级解决方案体系。
架构、人员密集调整,京东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组织和人员是为业务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京东此前的组织行为模式支撑了京东零售业务的高速发展。而在接下来的新一个阶段,必须有新的组织和人来与之匹配,京东无疑是在更短的单位时间内高频次地完成了调整,这不是一个利空,反而从侧面印证这家企业高效的抉择能力和执行能力。
另外一方面,企业高层注意到内部组织所存在的问题。“大企业病”是企业的通病,从一家几百人的小公司成长为近18万人的京东也不能幸免!春节后京东的内部会议上,曾传出刘强东怒斥公司高管“人浮于事、拉帮结派”的声音。果然,刘强东的风格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过去一个月时间里,京东高管层连续传出离职信息,有多位高管都曾跟随刘强东打拼多年,但面对企业的升级变革使命,刘强东还是毅然决然地对组织架构和人才结构做出调整,决不拖泥带水。正如此前向外界表述的那样,这是京东重拾创业心态的积极举措。
刘强东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一直是我们存在的根本理由。回望过去,我们通过建立自营体系、自建物流,解决了正品行货、社会物流等难题,虽然历尽艰辛,但在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我们都走了过来。”
看来,刘强东要对京东战略到执行做彻底的变革。或许走过转型期的阵痛,人们会发现刘强东又押对了跑道,而且再次冲在了前面。
投稿邮箱:l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鹿财经:http://www.lucaijing.com.cn